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民族地区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及思考

【作者】 谭绍荣

【机构】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一中



【正文】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多年来,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而写作教学在农村长期存在一个现象: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应付地位,没有积极性。教师说要作文,学生就作文,教师说要求写什么,学牛就写什么,教师布置写几次,学生就写几次。全是教师说了算,作文好象全是教师的事。可是,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在一般的初中语文测试题中,包括中考,“写作”作为与“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阅读思考”相并列的一块内容,占有30%的分值。因此,写作也倍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作文教学自然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却不乐观,特别农村初中学牛,由于受民族语言影响,它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而我们农村中学写作教学更是如此。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校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严重滞后,家长意识落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特别作文水平更是低下,每次上交的作文不是三言两语,就是语句不通,连篇错别字,选材、构思、立意乱。面对这一现状,我校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学生作文水平偏低的情况所在,积极探求如何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

  本人长期担任语文科教师,对农村学生写作有一定了解,大体情况如下: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普遍不浓,对写错字、语句不通顺句子缺乏修改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把完成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旦完成便把它投掷一边,而不愿去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并仔细的修改,除了老师布置的每周练笔外,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写文章,课外阅读量相对也少,对老师的批改及评语却不去浏览,甚至根本不去理会,不养成经常写日记的习惯。这也是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针对民族地区初中生人为作文写作情况,要改变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l、降低学生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写作水平低下,我们应该对学生降低要求,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切不可对学生过高要求,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

  当前,有些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每次作文都对学生给出硬性要求,如字数必须达到600字,否则重写,于是,那些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为了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好不断重复相同或类似的语句,结果就有的学生干脆抄袭作文选,敷衍了事,有的甚至懒得动笔。结果,不少学生都产生一种惧怕作文的心理,每当作文时,都是一片埋怨声。

  面对这一现状,教师无不摇头叹息,那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使学生喜爱作文呢?我认为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每次作文都感觉到自己能够达到要求,乐意去写,培养兴趣,然后,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不断修改,通过自己多次的修改,多写观察日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越写越好,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写作的甜头,此外,教师还应不断鼓励学生,充分表扬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学生的兴趣一旦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写,写作水平也自然会逐渐提高。

  2、作文要及时修改、讲评要讲究生活化

  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学生的作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修改、点评,那就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些问题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最初布置作文的目的自然也无法达到,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影响写作效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必须及时批改,那么如何进行批改讲评呢?

  首先,批改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传统的批改方法是学生的作文语文教师大多习惯在办公室批阅作文,勾出一些错别字,画出些语病句,调整一些语句、段,最后写些评语,给出分数。这样批改作文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语文教师的教学事务多,大部分兼任班主任工作,靠教师一人之力去批改一个班级甚至两个班级的作文,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批改作文花费的时间长,拖延了作文本的发放时间,而且无法按时讲评作文,收效自然甚微。我认为,修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作文的方式,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级里成立修改作文小组,找几个写作功底比较扎实的学生,分别修改同学的作文,也可以让学生之间面对面互相修改,这样所有学牛都得到锻炼,而且还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每次修改作文,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遇到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讨论,以便取得共识,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3、强化阅读,勤写多练写作过程的生活化

  阅读是人们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各种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词汇,开拓视野,还能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解除作文难的顾虑。鲁迅先生在总结自己写作经验时曾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见,多读课外书籍对提高写作水平是不无裨益的。当然,课外阅读不能随意的,毫无目的的进行,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优秀篇日、可读篇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光读不写也不行,还应读写练结合,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思想感情,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叶圣陶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可见,读后必须让学生动笔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老说:“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完成,否则就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要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微差的学生有停顿,缓交,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没有重压,轻松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争辩、讨论有利提高作文的质量。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写作内容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之水一旦枯竭,学生又如何能写好作文,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为学生创作提供源泉。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作文、日记竞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办黑板报、班刊,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观察可爱的动物”、“植物”,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暑假让学牛给农村农民上夜校,平时课外活动或双休日让学生参加种白菜等活动,指导学生经常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让学生开阔眼界,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写作素材得以增加,写作欲望逐渐增强,学生愿意主动动笔写下自己身边所见所闻所感,而非被迫进行闭门造车。

  5.写作技能训练律要教师加强指导

  写作技能训练律告诉我们,写作是一种技能,同木匠刨木,理发师剪发。写作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本领。叶圣陶说“写作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因而,我们要从技能训练、习惯培养方面加强规范化指导,让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一个人要学得写文章的“奥妙”,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阅读而德“奥妙”。奥妙者,方法也,学习写文章的方法,得到写作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写作就有了遵循。一篇文章写的写作都要经过“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这样一个构思过程。如果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必能领悟到写作的“奥妙”。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能力在大大弱化,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抓好写好一篇文章的技能,运用常用文体的技能,以及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的技能;另一方面有意识地灌输一些写作习惯方面的意识,如博览群书的习惯意识、积累词、句意识、课堂笔记意识、日记习惯意识、快速作文意识、学生互相修改作文意识,让学生在良好的习惯中阅读写作,在生活中多方面积累材料,多想多写,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主动写、乐于写,而非被迫写,最后,只要我们探索研究,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汲取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相信必定会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