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中小学普通话教育:“爱你在心口难开”

【作者】 周 娟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口镇初级中学



【正文】

      去年“六一”,我们乡镇一所学校与城里一所学校开展了一次“手拉手”联谊活动。活动中,城乡的孩子们一样的兴奋、一样的笑脸、一样的快乐,但也暴露出了农村孩子的弱项,当城里的孩子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演讲时,我们的孩子回应的是有点“蹩脚”的“嘣豆”一样的普通话,而且面无表情。这时我心里闪过些许的无奈,说起农村中小学的普通话教育,真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啊!

  毕业后,我一直在乡镇从事教育工作,先后走过两个乡镇。值得欣喜的是,这些年学校的硬件设施紧追慢赶地上了档次,甚至有的学校建设得丝毫不亚于城里水平,但是普通话教育这块“短板”始终不好补齐。分析一下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条:一是地方方言环境的影响,在清一色方言的包围下,普通话推广的“空间”被挤压在了非常有限的课堂上,举步维艰;二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的普通话基础不算好,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习惯了用土话教学,而学生们习惯了土话交流;三是关于普通话教育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在教育评估、考核和教师职称评定的时候,没有占到应有的份量。

  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是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因而普通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普通话教育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外在形象和素质教育水准。举个例子,当你踏进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耳濡目染的是地道的方言,想必你会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大打折扣。说普通话难吗,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农村中小学普通话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多措并举加以推进,个人有以下几个想法:

  一是破除各种障碍,优化农村中小学的语言环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普通话要“开口”讲出来,就要破除几个障碍。首先是克服思想上的障碍,增强大家自信心,不怕不会讲,就怕不去讲。要从“听、说、读、写”入手,强化日常锻炼,鼓励师生大胆地说普通话。其次是克服舆论上的障碍,敢于突破传统,不仅让师生们在校园里讲普通话,也要在社会上讲,在家庭里讲,从而引导家长也会讲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最后是克服功利的障碍,普通话教育不可能在短期内奏效,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避免带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去做,要放眼长远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村中小学普通话教育“保驾护航”。首先要制定达标政策,激励引导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进普通话教育。对现行的中小学校普通话教育水平进行综合评估认定,在此基础上制定达标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逐步加以推进。其次要制定考核办法,把普通话教育纳入综合考核体系,纳入教师聘任考评体系,加大赋分权重,切实引起单位和个人的高度重视。最后要制定长期培训计划,从教师队伍入手,对教师的普通话教育要经常性地进行大规模的轮训,全部实行持证上岗。

  三是实施城乡牵手,整合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普通话教育。首先是做好城乡学校间的牵手共建,选择城里普通话教育水平较高的单位与农村学校结成对子,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促成优质资源和先进经验共享。其次是加强与广播电视等机构的合作,积极聘请校外辅导员,建设普通话教育基地,让师生们有机会感受普通话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后是注重各类社团建设,以普通话教育为纽带,鼓励师生们自觉组建或加入一些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快乐体验中共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