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体育课堂教学要注意五个基本特征

【作者】 龙明安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总奖小学



【正文】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浪潮中,给我们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目前,我们紧迫的任务是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和每天的体育教育活动联系起来,把素质教育的工作落实到每一堂课时,每一次体育活动中去。

  体育课堂教学有五个基本特征,即、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愉悦性。也就是说,这五个基本特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现得越强,我们的体育教育也就越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育为素质教育所做的贡献也就越大。因此,我认为当前一段时期内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应以这五个基本持征的强化做为侧重点,而这应是体育课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施的结合点。

  一、主体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学生这个客体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体育课堂中教学、思路、身体练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和积极性的唤起:很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要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还要拜重学生人格,要努力从学生的各方面着想,要关心和爱护学生。

  二、全体性。“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的每个成员在课堂锻炼过程中积极投入和参与,让人人都得到锻炼和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没有教育的“全体性”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使体育课堂教学属于全体学生”。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的后天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和适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法手段时,必须着眼于全体,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适用集中、分层、个别指导缗教学组织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坚决反对只重视个别学生面忽视其它学生的做法。

  三、全面性。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是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达到“教、会、乐的体育效应。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在把握体育教学内容全面性这一点上,首先必须把能全面发展学生各种身体素质和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均衡地发展且便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并为学生所喜爱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其次是要注重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品质、意志品质、心理品质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促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四、基础性。把握体育教学的基础性,目的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创造更大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必须着眼于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三基”传授,做到准确、系统、扎实。让学生由学习到掌握,由掌握到熟练,由熟练到应用,使英学习与掌握“三基”转化和形成为基本活动能力。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着眼于全体同学体育各方面的基础,把握好教材内容的难度,能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对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实用价值。实用价值不大的教学内容应一概舍弃。

  五、愉悦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爱学习,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吸取知识提高能力,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快乐的情绪,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沉浸在欢悦气氛中得到升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氛围要欢乐、亲呢、和谐,: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尊重:课堂气氛要快乐、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