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简谈“发现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张 燕
【机构】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大龙中心完小
【摘要】在此文中笔者从“重视学法指导”;“创造机会,锻炼能力”;“确切地坪价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四个方面对“‘发现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谈。【关键词】学法;创造;评价;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使学生具有“发现交流”的能力呢?
一、重视学法指导
语文教师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句子的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子的本义后,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同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二、创造机会,锻炼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处方法,当然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笔者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发现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才加以占点拨,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南泥湾开荒》一文,学生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反映战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由学生自己发现交流,课题一出现,这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题目中的关键词“开荒”,查了字典“开荒”的意思是把荒地开辟成可种植的土地,“南泥湾起限制作用,限制了开荒的地点。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在南泥湾”这个地方开荒的事情。“从课题看,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是按这一顺序写的吗?少顷,交流继续,“我认为是按这一顺序写:课文第一、二小节写开荒的起因,最后一小节写开荒的结果,其他是写开荒的经过。”我点拨:经过有两层意思,开荒准备和开荒经过,因此课文也可分4段,这样分更能突出文章重点。段落划分好,朗读课文后,学生进入初步领悟中心思想的过程,交流道:“这篇课文是赞美三五九族战士的。”“赞美美他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我再点拨,请从选材角度看,课文是怎样表现战士们不苦、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除此之外,文章还赞扬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学生有所启发后边阅读,边从选材角度(一天劳动过程,典型材料,挖荆棘、狼牙刺……)紧扣课文内容,阐述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我只是对什么是乐观主义精神?课文为什么3次使用“在开荒热潮中?”这些学生确有困难的问题,我才加以启发讲读。先让学生找到课文对“艰苦奋斗”和战士憧憬美好未来的描写,从而帮助他们悟出“革命乐观主义”的含义。
三、确切地评价学生
要在课堂内实施“发现交流”,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发现交流”的兴趣。为此,我十分重视正确评价学生“发现交流”的积极性,对学生发现交流得好的,常常是发自肺腑地赞一声“你讲得真精彩”。“你真会动脉筋,想得比老师还深。”“你能紧扣中心,理解得很有层次”。……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真心实意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你今天讲得真好,说明你有能力学好语文”。“你的发言令人对你刮目相看了,进步真快。”……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在评学生时注意紧紧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和魅力。
四、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文字生产于生活、生产,运用于生活、生产。如果教师只是眼光停留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只是停留在一学期教二十几篇课文,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很困难的。学生课内发现交流的质量水平很大,一方面取决于课外的学习,生活。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浩瀚无垠的社会,引向课外阅读。经常表扬一些课外阅读好的学生,介绍一些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丰富的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课内发现交流的水平。
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是备课的改革。为了适应学生的发现交流,我备课时首先做到目的明确。不仅是每一课的目标明确,而且每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使我能把每一课的教学放到语文教学的整体中进行考虑,知道每个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
其次是在整体指导下认真钻研每一课教材,钻研教材运用语言文字和表达思想内容的规范和技巧。“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有教师对此有一定的“发现”,才能对学生的“发现”产生共鸣,才能进行点拨和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