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作者】 拉毛切卓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中学



【正文】

  教学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人格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研究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法指导。

  一、巧用短语、加强记忆

  短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巧用短语,不但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变的容易理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定律概括成:“三线共面,法线踞中,两角相等,分居两侧”。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就简单多了。在讲“三孔插座的接线规定”时,概括成“左零右火,中间是上帝(地)”;在讲“凸秀镜成像规律”时,用“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来帮助学生记忆,朗朗上口,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借用类比,理解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物理概念或规律跟学生熟悉的现象进行类比,可以达到充分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在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将电阻与公路的阻碍进行类比:沙石路和铺沥青的公路阻力不同类比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公路越长行走起来耗时费力,类比其它因素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公路越宽阔行走起来阻力越小,类比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通过类比,决定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易混概念,进行比较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的核心,又是学习其它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往往只看表面现象,抓不住概念的本质,错误地认为学习概念就是背育概念,以记忆代替理解,因而常把一些形同质异的物理概念混淆起来。可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来区分概念。如电荷与自由电荷,电流方向与电荷移动方向,质量与重量,悬浮与漂浮,动力与阻力,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压力与压强,蒸发与沸腾等等。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在学完后一个概念之后,把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分别列出来,如:质量和重果: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力叫做重力,也叫做重量。”

  先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进一步分别强调: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重力即重量,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举例说明:航天飞机离地球相当遥远时,地球对它的吸引作用也就不存在了,这时航天飞机也就没有重量了(失重)。所以,重量是随物体位置改变而改变的。但是航天飞机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找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更好的辨别和理解,再通过一定数量的有关习题,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加深对两个易混概念的区别与理解。

  四、联系实际,进行理解

  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是物理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等的引入都有其原因,学习时应弄清引入的原因、定义、物理意义、单位及单位换算。比如学习“压强”时,联系学生常痛的书包引入:同一个书包(背带宽度一定),包内装的书多(压力大)和包内装的书少(压力小),哪一次书包带对肩的压力作用效果大?两个同样的书包,内装同样多的书(压力相等),若把其中一个书包带换成细绳,哪一个对肩的压力作用效果大?学生根据亲身经验可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系。假如要比较两个不同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作用效果,那么就要取相同面积(单位面积)来比较压力的大小,因此要用P=F/S来定义压强。

  五、剖析规律、增强理解

  学习物理规律时,应该全面理解物理意义才能正确应用。如欧姆定律I=U/R,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使用该公式时,URI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2、式中的URI必须对应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3、对于同一导体的电阻R是一定的,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对于不同的导体,如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5、由I=U/R变形为U=IR表明:当有电流通过电阻时,电阻两端必须电压,且电压的大小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6、在电压U一定而电阻R很小时,由I=U/R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很大的,当电阻趋于零时,电流将趋于无限大(如电源短路);7、由I=U/R得出R=U/I可知,电阻的大小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因而可以用伏安法测电阻,但电阻的大小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系,而与电压、电流无关。通过剖析,学生也就能用欧姆定律分析“串联电阻分压”,“并联电阻分流”,“电流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上”,“短路的实质是什么”等问题,这样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就进一步增强,就更全面、更深化。

  总之,课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准,学会教法、学法两条腿走路,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