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 李 叶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质量,而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又会直接对整个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笔者谈论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简单探讨了提出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的背景,继而总结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活力
【正文】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面对“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这一问题,而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将结合新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需要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两重涵义。其一,指促进不同个性才能学生的发展,即促进其某一专长方面的特殊天赋、爱好和追求等等。其二,指每一个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其才能、气质、理想、信念、思想、情操、意志等等,通过教育都应得到培养和发展。培养语文能力固然极为重要,但是如果单纯地只从能力着眼,那就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语文教学是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设计语文课教学的各项具体目标,都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适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适应社会需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合拍。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传播媒体多样化,要求人们大大提高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必然对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要求发展传播、公关、通讯等事业,宣传、交涉、协商、论辩、调解、公文、联络等业务空前繁忙。当今世界要求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所有这些,都对语文提出许多新内容、新要求。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必须针对这些社会需要,适应社会需要。

  二、语文教学的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对象又是生龙活虎的,因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不断变换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这样令人失望的事实:一切为了应试。为了应试,有的教师以知识的灌输、题型的训练来代替语文能力的培养,考什么就教什么,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变成了一个个“知识考点”的载体;或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死抱住课文满堂灌。在教学中, 落入窠臼,千篇一律,总是先解题、作者介绍,背景分析,然后串讲,段落大意,人物形象,最后总结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几乎篇篇如此。这样程式化的教学缺乏活力,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破除狭隘的语文教学指导思想,讲究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丰实的教学形式,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学生年龄、接受程度、兴趣爱好乃至心理素质等特点来因材施教。

  三、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重分析,理性地讲解,致使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学味的文学欣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技术课,完全失去美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第一道难题”,而信息技术却是利用计算机传递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信息集合,它可以形声并茂、音画同步,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正是传统教学所缺乏的。利用多媒体能创设情景的特点,展现精彩场面和诗情画意,可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高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等特点,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容易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运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内容教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课本的重点、难点通过具体材料的感知,直奔中心,分散难点。例如,《神奇的极光》这篇课文,介绍了极光及其相关知识,科学性、专业性都很强。文章涉及许多概念:极光、极光卵、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等等。虽然文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但由于极光远离我们,学生对这些概念极为陌生,教学中要让学生记住这些概念已非易事,还要让他们了解各自特点,清晰地理解这些概念就更难了。我们可以网上下载一些极光图片,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一概念,并对它的形色状有个直观的认识,对它的形成也就比较容易理解。

  四、巧用语言,激发兴趣

  费德鲁斯的寓言里写道:“老是弯着的弓易断,而如果及时松弦,将会如你所愿。所以在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前,你最好放松一下思维之弦。”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最高级的指挥,也是一种艺术,会给你的课堂平添几份乐趣。幽默也是诱发求知的润滑剂,老师讲课不能老是板着面孔讲,在课堂显得沉闷时,说句歇后语,插个笑话,猜个谜语,用来调节气氛不是挺好吗?如在教学《琵琶行》,让学生理解“主人下马客在船”所用的互文手法时,我说:“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两人互相挥手告别”。同学们听了轻笑,有一个同学大声说:“那诗人就碰不到琵琶女了!”我因势利导说:“那这句应该怎么理解才能让诗人和琵琶女有见面的可能呢?”同学们马上就知道“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主人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乐在其中,更激发了学生的激情。

  五、站在“学”的角度安排活动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备课时,从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到设计教学结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站在“学”的角度去思考。尤其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安排全体学生参与。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提问。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提问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读书,通过人人参与不同形式的读书,让他们提问题、说理解、谈感悟,进行比较,展开想象,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取知识。在结束一篇课文之前给学生留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支配,可以随意地提问、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这样一段自由时间,也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将课堂引向广阔的空间。

  总之,现代社会下对时间的把握就是对效率的操控。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不但要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努力地从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在自由和谐的课堂中学到应该学到的内容,从而增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s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