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消除“马鞍形曲线“的几点做法
【作者】 伍 刚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蒲莲乡小学校
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往往比一二年级时明显地降低,到了四五年级才又逐步回升。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马鞍形曲线”现象。怎样防止三年级教学质量下降,消除“马鞍形曲线”?我们做了些研究和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造成三年级成绩不佳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与二年级相比,难点多,坡度大,特别是:(1)多位数的四则计算,非常繁复,学生做一道题要经过十几次乃至几十次的计算,其中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就全题都错了。(2)一二年级的应用题比较简单,题材大多取材于生活实际,儿童容易理解。到了三年级要解多步的复合应用题,题材也扩大到生产、流通等领域,儿童不易理解。
2、教法的因素:(1)没有做好二三年级教学的衔接工作和过渡工作。(2)一般说来,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一二年级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尽管还带有具体形象性,但基本上掌握了逻辑思维,这种计算方法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计算时从高位减起,二是不用进行十几减几有退位的减法。实际计算时,每位上的被减数够减时就直接相减,不够减时,就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并把得数写下来,继续减。直至减完个位。用这种方法计算减法竖式,比较简便,也易于掌握。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对如何做好上述思维的过渡,缺少办法。
3、学校领导的因素:过去我们把起点班、毕业班作为重点,配备水平较高的教师;中年级的教师水平相对地要差一些;学校领导对中年级教学的关心、帮助,也相对地要少些。
二、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先从改进领导做起。近几年我们三、四年级配备了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备课组长,并做到相对稳定。每周安排半天时间为备课组活动日,学校领导深入备课组和全组教师一起,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分析钻研教材,探讨改进教法,落实教学目标,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新旧老师结成互帮对子,定期举行业务讲座,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在低年级教学中注意渗透后继教材的因素,减低二、三年级教材之间的坡度
我们从一年级备课开始,就注意渗透后应用题的有关因素。在认数计算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审题、数量关系分析,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文字题等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孕状综合分析的思路,着重进行应用题结构训练,有意渗透复合应用题的因素。我们认为在低年级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后继教材的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减低三年级教材的坡度的一个有效办法。
2、制定教学目标,加强基础训练
我们对各年级的口算和应用题的要求,制定了教学目标,以供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经常持久地加以训练。这样,使三年级教学的起点——基础扎实;远景——目标明确;过程——步骤有序。
3、教学方法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根据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中间问题。
4、防止学困生掉队
由于我们重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三年级总平均成绩已连续三年略高于往年,实践证明,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马鞍形曲线”是能够被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