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如何选题

【作者】 李 艳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吐丝口小学



【正文】

      综合实践的选题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走好这一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主题是开展活动的灵魂,它指引学生开展研究的方向,因此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就是帮助学生确立了研究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应该做到选题的正确性,选题的恰当性,选题的合适性。做到这些,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的开展,使学生迅速高效的投入到活动中,有利于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标。如我选的几个课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走进莱芜名人》;《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包水饺》等等。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积极的研究、实践,享受着实践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生每天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同一个校园内,朝夕相处,互通情感,势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关注学生,多关注生活。比如在学校就餐中发现的问题:部分学生总是挑食,甚至有的同学馒头吃不了,带回教室,随手就扔了。可以说这些现象日趋严重。因此,我就以日常生活生活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与探讨。于是学生,通过讨论,确立了这样的课题:《蔬菜的营养价值》《浪费粮食现象的研究与解决》随后通过学生引证,教师资料补充,学生了解到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了不应该挑食与偏食。在一个个事实和一堆堆数据面前,“浪费粮食将越来越严重”这一问题就自然摆在了同学们面前。学生在浓浓的探讨氛围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自己也获得了独特的心理体验,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整个活动也就开展得有声有色了。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感慨中使他们懂得了“节约用粮”概念。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主题。一个好的实践研究课题应当源自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中学生的生活也许并非五彩缤纷,但他们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却有着天壤之别。因而,由他们自发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研究课题是完全有可能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首先应当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保障学生的参与权。在活动中不是老师叫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主动想做什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以包容的胸怀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视角、研究的主题。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才能探索出好的研究主题。

  延伸、重组学科知识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内容。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经验课程,它是各门课程的综合。综合学习活动与学科教学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学科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这些技能和知识运用出来,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如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作文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我们结合这个课题的研究,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生成了“家乡新变化”作文大赛,畅想“未来的家乡”绘画,“家乡的习俗和特产介绍”、家乡过去与现在的图片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的习作——《我的家乡》也是水到渠成。  

  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作为一名引导者,要充分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找到探寻目的,确定研究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