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作者】 王卫文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建中镇高坪小学

【摘要】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法;探究
【正文】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科精神。

  一、创设富有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景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

  1、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动机。

  当我们用所学习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快乐是无法言喻的。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结合学生的冬季长跑活动导入:“每天课间操时,我们班都会排成四列纵队绕操场跑上几圈,那么是里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还是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呢?”“要准确地计算出长多少,需要计算圆形操场的什么呢?”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的问题情景。

  2、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使数学概念形象化。

  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时,当学生初步了解了比的意义后,我向学生提出:“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之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比大约是17”。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带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形象的生活现象相结合,为枯燥的概念构建了感性的载体。

  二、创设富有生活化的数学探索情景

  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设想,而且还要帮助他们选择有效的设想,确定正确探索的方向。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师:同学们,百事公司要招聘一名小小采购员,去采购制作10000个“大家宝薯片”圆筒包装所需要的硬纸板,假如你是一名小小采购员,你会去买多少硬纸板?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用两个底面加一个侧面先求出一个所需要的纸板,再求10000个所需的纸板”;有的说:“先求一个的侧面积,再求10000个的面积”;还有更加大胆地想像:“应该去掉上下底面称一称侧面的重量,算出10000个的重量,直接到造纸厂买这个重量的同样纸质的纸板”。学生们经过激烈地讨论认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第二种设想最为正确;在实际生活中,第三种设想比较巧妙。一个探索者只有选择了正确地探索方向,他的探索才具有现实意义,他的探索、研究,才有可能成功。

  2、引导学生做细心地验证。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细心验证,寻求正确的结论。如: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棱长是15厘米,从它的顶点处分别截下棱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的正方体后这个木块剩下的表面积最少是多少?学生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受以往经验的影响(一个正方体从顶点处截下一个小正方体后,所剩物体的表面积与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没有发生变化)往往会错误的结论(15×15×6=1350)。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考虑到要使剩下的部分的面积尽可能小,就应在同一条棱的的两端各截去棱长为7厘米和8厘米的小正方体。否则在八个顶点处截取的正方体不相连,表面积就不会减少。学生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逐步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情感。

  三、创设富有生活化的数学活动空间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探索现实生活问题,在活动中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引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现。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摆魔方,从魔方的不同点取下若干块后,研究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操作实践中不仅发现了数学规律,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

  2、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索中学习。如在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直尺、水、细沙、大小不一的圆柱、圆锥容器等研究材料,让学生自由选取所需材料,分组实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的过程!经历了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思考的生动活泼的过程。这对一名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不仅启迪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在调查应用中发展。例如,在《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六年级学生课间的体育爱好情况、家庭用水、用电情况,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把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然后分析推断,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体会、理解统计的现实意义,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观察世界,提高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情景生活化的实施,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数学教育应有的价值和目的,找到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路子。试图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真正做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