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

【作者】 李堂娥

【机构】 贵州省盘县火铺镇中学



【正文】

  新课程吸收传统编写中的合理成分,以生活内容为单元,创新编排,这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也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这种编排方式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法,既要紧扣教材进行训练,了解编写意图,理解文章内容;更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摄取生活,用学会的知识服务生活。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浅陋做法写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精读细听,感知生活

  七年级上册按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分为人生感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探索、家庭亲情、想像世界。教材所选范文都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作品,也都来源于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间接地认识生活,学习前人的写作方法,获得第二手资料,也叫做间接经验。书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帮助我们感知生活。读和听,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说和写,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因此,阅读是基础。

  1、认识性阅读。是粗读,它是阅读思维的起始阶段,主要是通过阅读课文,获取大量信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其目标应是:文章大概内容,作品人物,文章体裁,基本思路等,不要提过高过深的要求,只需获得课文的大致印象和作字面上的理解。思维特点应该是广而浅的。以《羚羊木雕》为例,粗读要求:①时限5分钟。②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③作品中有哪些人物?什么关系?④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种整体的、粗略的感知,是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2、理解性阅读。是细读,是阅读思维的中级阶段,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在认知阶段,虽然对文章有整体感知,但不够精确。再通过细读,加深对文章本质的理解。其目标应是:弄清文章结构,表现形式,重点语段进行深层分析。这个阶段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思维特点应精而且深。仍以《羚羊木雕》为例,提出要求:①羚羊木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③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通过对本质的分析理解,达到整体的正确把握。

  3、鉴赏性阅读。是精读,是阅读思维的高级阶段。解决“为什么而写”和“这样写”的好处。对文章进行鉴别欣赏、评价、发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达到理智上的领悟与情感上的反应,这是理性的升华。如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写《第一次战胜困难》,读了《羚羊木雕》写《我想对父母(老师)说》。

听的训练,主要要求学生听清、听懂说话的内容、语言、意思。采用教师念、大家听、学生相互听的形式。对于简短文章,由教师先朗读后,直接让学生说出文章,然后再读,就理解得更快,学生相互听,主要以朗读赛、故事会、讨论会等形式进行。然后按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相互听取对方的看法,教师给予归纳,对于不同的意见,分别予以肯定。

  听和读,是使学生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基础,通过训练,加深对生活的感知,促使学生到生活中去获取第一手材料,进行说写训练。

  二、巧说多写,摄取生活

  说写训练,如果离开了生活,就会变得空洞无物。要引导学生参与、观察、理解生活,从平常中寻找特殊,在平静中透视浪花,从平凡中发现伟大,辨别善恶,审视美丑,对生活充满激情,这才能使他们“为情而造文”。不少同学往往觉得说写无物,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交给他们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去观察、认识生活,掌握摄取生活的钥匙,就会有一种“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如教“家庭亲情”单元,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情况,在家庭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学生在介绍时,各有特色,相互听取,这就扩大了学生的眼界,改变了那种对家庭无话可写的认识。最后要求写家庭生活文章时,题材真是丰富多样,内容五彩缤纷,都有说不完的话。

教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命题要恰当、具体,初一学生刚进校,我让学生写《我进中学第一天》,大家都觉得有话可说。教“自然景物”单元,让学生写了《家乡最美的那条河(那座山)》。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生活实实在在地写出来,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就有写不完的东西。一件衣服,一把雨伞,一个玩具在学生眼里都有文章。

  三、综合训练,服务生活

  语文反映、摹写生活,又丰富,服务生活。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根主线,它贯穿着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不是孤立地进行的。教学中不可能将它们分开训练,应该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相互作用,收效更好。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多样地进行综合训练,才能丰富学生生活。根据新课程综合性学习内容,我们在班上进行过这样一次训练:先由教师从课外读物中找一个文质兼备,充满家庭亲情的故事,读给大家听。事先强调听的要求,记要点、人物、主要事件,听后让大家复述,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然后用200字左右把这次语文活动记下来,写清教师的表情,教室的气氛,学生的神态。这样的综合训练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增添了他们的知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基本训练,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生活关系的重要性,给他们制造一种生活亲切、心情舒畅的氛围,在游戏般的课堂中度过。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效果也是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