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作者】 潘安平

【机构】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民族中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生物教学更要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能力得到培养,加强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激发兴趣;学习方式
【正文】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主旨,生物学科不仅要学生掌握众多的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指引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它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建构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力改自己的角色,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动脑思维的主动过程,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精心设计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环节、方法及讲授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力争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近年来,在教学中,每节课的伊始,我和学生都要设计一些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或讨论题,来激发学生们对知识获取的好奇心。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节中,“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兴趣,有了这样的兴趣作为前提,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对照实验,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从而逐步形成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的习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那种强烈的主动探究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进行。

  二、让学生在实验中尝试探究

  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课的实验探究中,同时提供多种材料供学生选择,有的同学选择扶桑的叶片进行实验,效果也很明显。进而学生就会提出:还可以用哪些植物的叶片取代天竺葵?教师要及时关注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想到设置对照实验进行探究。这样通过探究同学们得出:除了天竺葵外,只要是生长旺盛、绿而薄的叶片用于实验,现象都很明显,染色和脱色时间又短,便于控制实验时间。通过实验,学生感受到了思维劳动的成功和欢乐,探究的热情会大增。有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绿叶不能脱色的现象,什么原因?找组内一位同学叙述他们的实验步骤,发现他们错把绿叶放在了热水中加热而不是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这样他们组的错误操作又为我们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说明了叶绿素能溶入沸腾的酒精中,而不能溶于热水中,无形中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探究实验中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关注,因势利导,巧妙利用学生实验失败的现象,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探究,给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

  三、耐心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更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反复研究,自己发现知识,掌握规律,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我们的教学要逐步深入,教学过程和学生产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如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学生一旦观察到视野中的细胞就会瞪大眼睛惊呼:“老师,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当问及是否看到了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时,学生会一脸茫然,甚至把气泡当成了细胞。因此,在教学的最初阶段,采用由我给出实验目的、实验材料、药品、推荐实验用具,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观察,收据数据的方法,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自觉地乐于实验,勇于探究了,真正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在手动、眼观、耳听、脑思的过程中完成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有选择的运用探究性教学

  在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探究性教学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侧罗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时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但不是唯一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灵活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如讲述法、讨论法和谈话法等等。如果一味的采用探究性教学,可能导致有些内容好事过多,不能保证教学任务完成,且教学效果一般,学生也会乏味,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的科学研究,应该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师要理智选择,合理运用探究性教学,用到恰到好处。

  总之,探究性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可行有效的,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还要不断的摸索、改进,让探究性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其创造动机。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学习,专研业务,以便能更好的适应这种新兴的课堂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关文信息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4]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