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 孟 晓
【机构】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香江路第三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作为中华民族的接班人,小学生的语文教育至关重要。教授小学语文的作用其实很简单,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成熟。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要优于书面语言能力。而到了三年级这个阶段,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将会被书面语言能力赶上。四年级之后,儿童的书面语言能力开始展现出来。而有趣的是,我们的小学教育课程却安排从二年级左右就开始对儿童教授作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正确适当的安排小学生各个阶段作文练习和教育工作,适应他们的年龄特点,以求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的就是四年级及以上小学生的作文教育方法。【关键词】小学生;四年级及以上;作文教育;差异;训练;兴趣
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较为正式的作文教育。因此,既为了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又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笔者将在下文中列出集中正确引导这个阶段儿童进行作文学习的方法。
一、引动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避免思维定势产生
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接触的知识相对较少,经常会在写作文时出现词语匮乏现象。但是,正如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知识经验较少更不易导致思维僵化,这就避免了思维定势。因此,语文老师在日常课程中,包括不是作文课时都要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里举一个可能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例子:一位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问道:月亮像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像小船,只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像豆角。如果所有的学生开到一个事物所联想的方向是相同的,那写出的作文,即使不是千人一面,也基本上逃不出一些经典范文的传统模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去发展开阔地的思维。
在写作文时,往往会出现很多奇思妙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鼓励这样的学生,让他们去自由地想象。当然也要做好把关工作,防止学生的比喻不贴切或者瞎想乱想。
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安排教学进度,灵活调节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因其先天遗传、气质、成长环境不同所造成的性格、天分方面的差异,从而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来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防止节奏太快造成学生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然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倾向。作为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多种方法灵活的作文教学。
(一)、尽可能使学生亲近自然,在真实的情况下进行作文
这条适用于活泼好动的学生,他们的天性与自然更加的契合。身临其境,使学生对要描写的事物有直观的体会,这更能激发这种孩子的想象力。儿童的潜力是无限的,那么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儿童的潜力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来。在写景作文和状物作文训练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是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前提下一步一步地按照作文的流程进行描写。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避免学生对写作产生抗拒心理,又能使学生深刻了解作文的写作流程,一举两得。
(二)、让学生多接触儿童文学,在儿童文学中寻找写作灵感
这条适合于性格安静的学生。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思想和浪漫情怀。在与他们沟通中,笔者发现,内向的孩子更乐于接受童话故事类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会在游戏或者是与同龄人的谈话中流露出自己童话式的愿望,而这种情况在性格安静内向的孩子们中尤其多见。因此,在辅导性格内向的孩子时,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多接触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并在学生阅读期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对部分短片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仿写或改编。教师在批改此类文章的过程中不能太过注重文章本身是否合理(因为有些孩子的文章中带有一定的魔幻色彩),而是要注重学生对作文中细节的把握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能将自己所杜撰的故事写的圆满。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体验到作文带给她们的乐趣,一切的成绩都可以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这不仅有利于孩子作文成绩的提高,而且能培养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力。
以上的两个方法是针对性格不同的孩子制定的不同教育方法,虽然因材施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的最佳教学方式。但是在有些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一些不可抗的因素,我们还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就需要采取一些普遍使用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小学生的作文教育。针对这种问题,笔者在下文中以叙事作文为例给出了普遍适用的方案。
一、立足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种作文类型是叙事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循序渐进。就如美术学院的学生,在开始作画时,老师会安排学生从静物画起。在充分掌握了光影技巧之后,教师会安排学生画人体,其细致程度要远远大于静物,而正是这渐进的过程,更要求学生着重培养自我的细致观察能力。之后,教师就会安排学生进行写生,将他们自己看到的一草一木都记录在自己的画纸上。叙事文写作训练也是同理,笔者认为,要使学生能写出优秀的叙事文章,就需要按部就班的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叙事能力进行训练。
二、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写作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拿几个物体,让学生用一百字进行描写。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用二百到三百字写一个小自传,并在写好之后收上来,教师随机抽取进行朗读,让学生猜这是班里的哪一位同学。这个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起学生兴趣。反复练习几堂课之后,在学生基本上能对自己描摹的形象之后,教师可以让班级里的各位学生随机挑出一位同学进行描写,并重复以上方法让大家进行猜测。再反复练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运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施进行下一步教学方案。选取一段两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三到四遍,之后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内完成描写该视频的一个小作文,两百字左右为宜,反复练习几次。最后再为学生布置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这样题目的作文,一般要求在四百字左右。这样在这个循序渐进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让学生不再为这类作文而烦恼。
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的来源丰富多样,而不同来源的素材应用范围和应用文章类别也有所不同。更多的学生所处的家庭情况处在中等范围。家庭条件不能允许这些学生用旅游等方式来增加见闻。所以,就用到了一种日益普及的信息来源——网络。
当今时代,网络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儿童接触网上信息的机会也日益增加。网上具有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良信息。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网络活动。网上浏览一些健康信息,不仅能增长见识,加快学生的心理成熟速度,而且能将知识转化为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积累素材的方法——日记。
当然,根据以往的教育经验,一个班级中能养成坚持写日记这个习惯的人数并不算多,这主要是因为日记往往是在教师的强迫下完成的。当日记成为一种变相的作业时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对写日记产生厌恶。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日记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每天发生的事情做一个回顾,将其中有意思或者有意义的事情在日记本上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并定期检查,但是不必要求字数,以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样,慢慢的使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而在很多时候,日记会成为作文的重要素材。这样每天坚持积累素材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文字功力,又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育中的一些教学经验。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正确的时间,运用正确的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能感受到作文的乐趣,进而爱上写作文。我相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兴趣”这个老师在背后推动的。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则是在学生心里买下这颗兴趣的种子,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让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7
[2]袁义星.《科学开发少儿大脑》,提高学生智力素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座[M].江津师范进修学校
[3]司翠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4]杨晓峰.《关于小学作文方法的探讨》.《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3期.
[5]李怀源.《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2007年1月漓江出版社.
[6]魏书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2006年10月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