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作者】 王光进

【机构】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沙坝镇迎丰村小学校

【摘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教学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在新课程倡导的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关键是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好平台——课堂。
【关键词】自信;成功;信念
【正文】

     近年来,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差,学校又偏离中心城镇,部分好学生到县里或镇里的学校去了.这些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带着,农村里这样的家庭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半以上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其主要是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师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在探究学习中培养不同的自信心

  探究学习特别强调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并且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地激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去,从而增强每个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例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三角形都可以转化为学过的什么图形?2、三角形和转化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3、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们以思考题为主线,对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重新体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新知识的建构。通过割补、拼接、旋转等操作方法,把三角形进行了转化,在边动手边思考边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都有较大的提高。即使是学习困难一些的学生也至少能找到一个图形与三角形的关系,并能在师生的帮助下,顺利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表扬,无形之中,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而对于中上等学生来说则能用七、八种方法,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解释三角形面积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在激烈的探讨声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同时更增添了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他们的信心一旦得到肯定及强化便会趋于稳定状态。同时,这种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光明和希望,使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有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能力,进而产生我要学习的愿望,促进他的学习不断向前进步。

  三、减少负面压力,增强自信心

  学生对于数学的畏惧心理主要来自于不恰当的训练。不恰当的训练,人为增加难度,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一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部分老师过早对学生进行智力拓展,会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产生心理危害,影响他们的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首先是产生“自我心理挫败感”:有些人准备去做某件事情之前,往往会设想出许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被这种困难和障碍吓倒,从而感到十分忧虑和恐惧,似乎失败就在等着自己,于是总想回避和躲开。这种由个人主观心理活动所造成的失败感就叫做心理上的“自我挫败”。对于认知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本来就弱,对于数学的学习已经显得吃力。如果老师不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布置超水平的智力拓展题,学生一定会感到茫然失措,从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也就是心理挫败感。这对于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非常有害的。其次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畏难情绪即恐惧困难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是,遇到“困难”采取退缩、躲避、迂回的态度,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解决“困难”的信心,不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解决问题,甚至无意识地夸大困难。”多数的智力拓展题都有很强的技巧性和综合性。在看似简单的答案里,暗藏着运算技巧。一旦掌握了技巧,这个拓展也和一般的数学运算方式相同。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减轻学生的负面压力,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尽量不要布置难度较大,技巧性强的数学练习题。

  四、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由老师承担,造成了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如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我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我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说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我,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总之,作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到适合建立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把自信与希望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采用多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麦曦《课型与教学模式》

  [2]邱学华《尝试 成功 发展》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