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许 晨

【机构】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施桥小学



【正文】

      数学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学科,实行数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教给学生学法,在学生中让学生会学,在培养能力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遵循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发展智力,掌握学习的金钥匙,用这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

  因此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学习能力。在研究教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有关情况的总结。

  一、沟通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更离不开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比学到一些具体知识更重要。因而我在讲授新知识前,总是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让同学先进行复习,对于主要概念和公式进行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让同学先进行复习,对于主要概念和公式进行细致分析研究,注意对概念本身的理解,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对于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推理,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自己解答的就自己解答,不能解答的由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收到了恰到好处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如在文字题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看四则运算的试题,使同学在掌握四则运算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用文字题的方法进行口叙和笔叙0.4×3-÷2可编成文字题“0.43的积减去除以2的商,差是多少?”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运用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概念、法则、术语和运算顺序,能动地解答文字试题,收到了既掌握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好效果。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也抓住新旧知识联系不放,如给出试题2.5÷×,让学生自己把试题编成文字题:“2.5除以的商乘以的积是多少?”或一个数的是2.5,这个数的倍是多少等等,再把文字题改编成应用题,有的学生编成:“小明骑自行车,小时行2.5千米,他从家到姥姥家需要小时,他家距姥姥家有多少千米?”还有的编成:“甲桶油是乙桶油的倍,乙桶倒出它的刚好是2.5千克,甲桶油有多少千克?”等等。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把有关概念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在复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1.预习总结。一堂新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事先做好预习,(这种预习是指独立的预习)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要学会做总结。总结大体分这几个步子。(1)所学新知识讲的是什么内容。(2)用到以前的哪些旧知识,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3)共讲了哪些新知识,在这些知识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4)提出问题,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推导过程,计算过程等都要提出一个问题,并做以解答,不能解答的留课上解决。(5)按照自己的预习情况,以书本中的练习题为例,完成一部分练习,不能完成的部分做好记录。例如,我们班的李丽,在学习约分前写的预习笔记是这样。一、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约分。二是今天要学的新知识需要用到什么是互质数。能被253整除的特征,还需要用到公约数的概念,还用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三、要这节知识中先讲了什么是最简分数(定义)。要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就看分子分母是不是互质数,如是简分数,分子分母中还有公约数2,不是互质数,所以不是最简分烽。接着讲了什么叫做约分(定义略写)。这个定义中强调了两点:一是化完的分数要和原来的分数大小相等。二是是分子分母比原来小,接着又讲了约分的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呢?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三、掌握约分的方法是重点。约分时要注意约到最简为止。然后又做了书中的“做一做”题(里面有做错的)。

  学生掌握了这种写预习总结的方法,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使学生及早发现知识中的难点和自己知识上缺陷。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

  2.新课后总结。每节课,我总是要安排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总结。交给他们掌握总结的方法步骤。总结的方法大体上和预习总结的方法相同。但要加上你认为哪些地方应引起大家注意,你的预习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错误以及错误的原因等等。通过这种总结训练,使学生逐渐地掌握一般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具体化等教学基本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控制和教师的及时反馈。

  3.单元总结知识是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一环。每单元知识学习完,我都要组织学习写单元的知识总结。在总结中,要求学生注意总结的知识要准确、系统、有条理和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做知识总结,要达到准确地掌握概念。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达到整体认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个要求,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单元内容:然后抓住纲目,梳理知识。单元知识不能遗漏。一一地列出来;弄清各个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及从属关系;用典型的句子,给出规范的解答来体现每个概念、法则、性质的应用。最后再把这些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写出简洁准确、条理清楚、篇幅小、覆盖面大的单元总结。

  三、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提出问题,就不会学习。”可见,要想使学生会学习,必须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只能接受老师传递现成的知识或者获取书中现成的知识结论,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还不会自己学习,这种教学只能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因而在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回答出为什么?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质疑部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时,我要求学生要对书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句话以及每个标点符号的作用等都要提出一个为什么?能自己回答的自己回答,不能自己回答的要拿到班上来大家共同探讨,还要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有价值。教师注意大力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时,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然数时,是这样说的:(先回答出自然数的概念)然后说:这个概念。用了一个省略号,这是为什么呢?我自己的理解,在6的后面还有自然数789等等。这个省略号就表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认为自然数是没有最大的。另一个学生马上就举手提出,既然自然数没有最大的,那么你认为有没有最小的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肯定这种提出问题的方法。就是学习,就是探索。并大力地扶植这种敢于发问的精神。因为经过长期的培养,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很少提出为什么?这些为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答或大家解答。又如:接着学习整数的概念时,一个学生发问:书中给自然数和整数下定义时,为什么一个用“叫做”,一个用“都是”呢?这个我不理解。这时大家就开始了热烈地讨论,共同解答了这个问题。

  我在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中,不但要求在知识上提出疑难,还要求启发他们在学习方法上提出疑难。例如,在学习公约数、公倍数时,有的学生提出:在填集合圈时,我明白应怎样填写,可是一填起来就错了。不是填重复了,就是有漏下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大家就开始纷纷地回答了,我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填等等。通过这样的探讨,使提出问题的学生从中学到了最优的思考方法,并且掌握了知识。

  在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了,我还要求他们要大胆,要敢于探索,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要敢于怀疑否定书中的结论或老师的观点等。如在学习带分数的意义时,有的学生就提出:我认为书中带分数的定义下错了。它说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平常叫做带分数。那么整数有“0”,0和一个真分数合成数叫带分数吗?应该把整数改成“自然数”。第十册66页有这样一名话“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有的学生就提出,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对,整数包括0,那么“0”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吗?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肯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几年来,由于我在数学教学中,注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注意沟通新旧知识联系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自己提高自己能力的几点做法,但还有很多不足。决心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开创教学教法改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