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 杨 艳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

【摘要】当今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很多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判断面试的人是否有发展潜力,能否为单位提供一些创意来提高单位的竞争力。因此,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应该从学生时期就开始重视。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同行们进行分享。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正文】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说。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和蔼、幽默,眼神机敏、宽容,学生就对教师有感情,从而喜欢所教的学科。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树立新的人才观,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微笑面对学生,良言激励学生,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首先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一些激励评议。如:这个见解很独特,这方法不错哦!思路很清楚呢!……这些尊重、期盼的评议,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是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这样来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组织讨论,开拓思路。围绕一个问题,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以此激发兴趣,开拓思路。讨论形式有:前后座讨论,同座讨论,小组讨论,随意找伴。讨论后可个人发言,其他人补充;也可以集体式谈看法、说见解。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其内容可以校对答案,形成正确的结论;提出问题,寻求同伴帮助;说出解题思路,互相启迪;归纳、概括规律,推广解题方法;扩展思路;开拓创新。    

  二、引导想象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三、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我设置了这样一道问题: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交点的一条直线与一组对边相交,那么被截得的两条线段相等吗?为什么?若这条直线与另一组对边相交,以上结论还成立吗?若这条直线与其中一组对边的延长线相交呢?

  例如:本人在教“多边形的内角和”时,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设置了以下问题:(一)分别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一个顶点A作对角线,可把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二)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三):从n边形的某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构成多少个三角形?如何求n边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探索能力。发现了如下规律:如(1)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3)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等。

  通过创设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思考和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四、进行开放式训练,拓展思维空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加强对试题的开放式训练,可以让学生们所学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富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是可以得到提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体现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勤思、善思,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道问题:王爷爷今年70岁了,他想把仅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分给他的四个儿子,他通过画对角线把地分成了四个三角形,分别分给四个儿子,可是每个儿子都觉得不公平。请问你是怎么看的呢?

  五、进行开放性教学尝试,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一定能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尝试,强化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让学生制作几何模型,拼、画几何图形,统计整理一些数据,联系生活实际自编应用题,设计一些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等。让学生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友意,《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中学教研(数学)》,2003年 (第四期)

  [2]李敏,《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甘肃科技》,200612

  [3]薛新国,《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与实践》 《数学通报》,2001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