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德育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绽放
【作者】 范科梅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威舍镇中心小学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都为德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善于利用数学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过程的每个角落,既教学生学知识,又教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教会他们学知识,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更要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抓住契机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着重探讨了小学数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他才能真正克服困难去思考、去探索,也才能使学生获得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如:学完了圆的面积计算后,教师随口说:“谁能计算出旗杆横截面的面积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他们积极地进行讨论:挖出旗杆底座,用工具测量出底面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出横截面的面积;爬上旗杆顶端,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也可以进行计算;直接用工具测量旗杆外面周长,再计算出圆的半径就可以了。通过上述的讨论总结,可以看出哪一种更符合生活实际要求,更易于让学生接受。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教学的最大化。
二、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没有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模仿性、可塑性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的板书认真工整,学生的作业也必有老师的风范。教师富有感情的一句话,如“这道题比较难,但我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完成。”学生会有很强的积极性,他们会为了讨好老师的喜欢而去坚持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会形成刻苦学习的精神,意志也会变得坚强。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课上课下不放松对学困生的帮助,让课堂撒满快乐的阳光,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喜爱之情。
三、充分利用教材之中的德育素材
1、巧抓情境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以故事形式妙用情境图: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我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了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然后编一个故事。学生都争先恐后编出了非常有趣的“小猪帮兔子造房子”的故事。这时我适当点拨,如果没有小猪的帮忙会怎样呀?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2)以讨论形式领悟情境图:很多情境图,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第一册10以内数的认识中,每一副主题图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德育主旋律。教师点拨得当,学生都会得到深刻的教育。如在教学《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
2、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喜爱的多媒体动画形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太阳公公升起来了,琳琳还在呼呼地睡懒觉。这时提问;“琳琳上学会不会迟到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墙上的钟已经指到7点整了,认识的孩子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认识的孩子的好奇心也被带动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接着,我利用这一单元的知识特点安排设计了活动——“琳琳的一天”,让学生看看琳琳的一天怎么安排的,使学生巩固了对钟表的认识,又认识到只有把事情安排有序,一天才会有收获,借机鼓励学生像琳琳一样把自己的一日生活安排好。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观念。在课堂总结时我又向学生渗透要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利用其他形式,延伸德育熏陶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练习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对于练习总是兴趣索然。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喜爱游戏,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有些学生作业马虎,或是计算不准确,或是书写不规范.针对这些问题,可给孩子们讲一些古人刻苦学习,努力读书的故事,同时也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奖励,形成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们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做练习题,有的做得快,有的做得慢。如果这时老师说“看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能得到小红旗。”这时你再看学生的表现:做得快的学生一个劲地催做得慢的学生,慢的学生也打起精神做。从而体会到一个人的荣辱关系大家,体会到自己是生活在集体中,从而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让德育之花在数学课堂中自然盛开,处处绽放。
参考文献:
[1]雷斯精.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09期
[2]宋素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