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历史课中如何构建主体体验型教学
【作者】 王定阳
【机构】 贵州省安龙县德卧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实践性等综合技能的培养,而教师则改变传统教学中主体性的位置,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作为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型教学,适合学生发展、探究的教学模式,凸现学生的自主性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关键词】高中历史;构建;主体体验型;教学模式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灌输。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还要记大量笔记。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不多,主体体验也体现得不够。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中,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成为空谈。而我们的学生都是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促成学生的进步与不断完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因此,借鉴主体体验型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体验,发展和弘扬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情境的创设对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体验来说是最重要的前提。好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反之,不好的情境不但不能使学生接近历史,反而会将学生推离得更远。根据笔者查阅资料和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所得出的结果,初步总结出几种创设情境的途径:(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象出发创设情境。历史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很多历史现象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依靠学生仅有的认知是无法理解的;同时,现实生活又离学生太近,有时无法窥之全貌,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表层。所以在进行历史和现实的联接时要注意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入手,便于学生认识上的理解和迁移。(2)利用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历史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二、精心设计主体体验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得精,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开展思维活动,学生只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具有最优发展的可能。在教学内容和任务上,留给学生最优发展的“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对某种知识的再思考和再认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和教师一起构建知识和能力结构,这样培养的学生才可能具备较好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例如,《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下面一些适应性问题:中国和英国远隔重洋,是什么力量驱使英国万里迢迢发动这场战争?战争被称为“鸦片战争”,假若没有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战争是否会爆发?假如皇帝是个明君、贤君,也不撤换林则徐,在当时的情势下中国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吗?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详细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历史内容,但最起码对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的历史知识,还初步体会和掌握了历史与生活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和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促进反思性学习,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许多反思性教学专家认为,反思性教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师范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当人们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对刚才发现的问题再进行体会反思,调整改进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例如:视频不能过多过滥;视频时间和长度应该恰当;视频插入的时间应该恰当;视频应该与课文的内容相关联;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等。以《鸦片战争》为例,反思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改进:视频只保留了一段,就是在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之前,放了一段介绍东西方形势的一节五分钟的视频,从实践看,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营造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二是便于学生更为直观地分析战争爆发前的国内外形势。观看视频前还出示了以下素材和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非洲的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需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有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实施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对历史教学中主体体验的评价一般使用形成性评价,因为主体体验是一个过程,所以不能仅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但对过程的评价不在于形成判断,而在于引发行动。教师对学生体验进行评价,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主体体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感受,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学会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迁移,学会举一反三。历史课教学生活化,能真正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促使学生个体从狭隘的知识领域走向宽阔的生活领域,从而体现生活化教学在历史课的生命力。
总之,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体验,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是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重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景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N].中国体育报.2010年
[2]戴静.高中历史课情境体验式教学探索[J].华章.2012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