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 刘永梅
【机构】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多样,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时常是一幅忙碌的景象,然而学生在一节课上到底掌握了多少?学会了什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呢?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关键词】政治课堂;实效性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下面是我自己在追求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感悟,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和交流。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主要是深入备课,设计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领悟力。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做好自己与学生双边的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大家都苦于讲不完。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一下,有谁叫我们必须都讲完呢?没有。上课追求“面面俱到,讲深讲透”既不可能,更无必要。学生会的可以少讲或不讲,重点、难点要讲深讲透。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为此我认真研究历年的中考试卷,分析哪些知识可能会出选择判断、哪些知识可能会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教会学生快速记忆的方法
虽然政治是开卷考试,但是考试时间只有50分钟,时间紧、内容多,所以基础知识还是要求学生背诵、记忆的,便于提高选择题判断题的正确率和解题速度。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基础知识记住。但是如果花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背诵的话,教学内容就无法完成,学生也不怎么乐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只能让学生背的少而精,每节课我只让学生背诵2到3句我认为最重要的句子,争取用几分钟时间完成。而学生的记忆能力不尽相同,如果按照书本上的原话去记忆的话在几分钟之内是无法完成的。我就想办法把书上十几个字的句子,减少到几个字去让学生背诵,基本上读了一两遍就能够记住,学生记得快记得牢,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信心。
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政治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将知识讲清、讲准、讲活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与方面,那就是训练与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政治课教学本身的应有之义,又是适应中考改革要求的需要。坚持二者的有机统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综观近几年来的政治中考,突破性的改革在于着力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评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且突出素质的考查,注重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考核。从试题来看,材料问答题成为中考考试卷的重点题型,大部分题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注重考查学生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提问方式,多提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如“青少年应怎样做”、“请你为材料中的人物出谋划策”、“根据材料或者漫画出几个递进或并列关系的问题并做出回答”、“根据同一材料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理由、做法”。通过不同角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在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或练习、考试中,不因循守旧、不简单机械地照搬教材知识的有创见性的解答和思路,在课堂上或其他场合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试卷中给予加分鼓励,并提倡其他学生学习这种有创新精神的做法。
精选习题,不搞题海战术,对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加以重点专题训练。在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要审清题意,也就是知道考查什么知识点,其次要分清考查的是什么角度,如是“为什么”还是“怎么做”?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做到重要知识点基本人人都掌握。
同时我还重视学生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是指导学生会找句子中的关键词,并在书上做相应的标记。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一个重要方面是尊重和爱护学生,我在教学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政治课堂,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最大就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才能走进学生情感世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政治教师要以智慧和真诚,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温度、空气、阳光,使学生喜欢政治、喜欢你的政治课,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快乐成长,从而水到渠成,自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