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 汤光阳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第十一中学

【摘要】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尤其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它不仅是培养儿童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面提高语文水平、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探索研究,摸索出更多更能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学习内容。每当老师让学生写作文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感觉没什么内容可写。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笔者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引导积累,让学生做有“米”之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平时作文多数是要求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一些同学感到很顺手,写得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而另一些同学却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同样是写熟悉的题材,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是否认真观察生活。有的同学是有心人,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作文就会得心应手,具体的人具体的事都会从脑子里涌现出来;而有的同学对周围的事漫不经心,作文的时候就会感到脑子一片空白,无从落笔。这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往往对这些鲜活素材熟视无睹,作文时自然就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写作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写作文时做“有米之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教育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心体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写作时才有物可写,有话可说。此外,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突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花1520分钟时间收听广播电台新闻或看电视新闻,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新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下来。这样不但积累了习作材料,而且在记录新闻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知识的一种强列的内在因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带动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喜欢作文件。在实践中,我的主要做法是组织作文竞赛,出版“手抄作文集”,让学生“发表”作文,体验成功。如果教师经常把学生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哪怕学生的作文写得不怎么样,那怕是一个写得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生动的词语都要为其叫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兴趣。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象、影象等信息功能于一体,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表达水平。

  三、写出真话,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大多数采取的方法是平时背范文或仿写范文或东一段西一段抄摘作文选的文章,这样的习作读起来假话连篇。这样的作文,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什么,只学会作假。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应当成为生活的需要和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作文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才真正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因此,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平时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设身处地地体验生活,关注真实的生活,这样他们才会细致入微的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库,日积月累地做好作文的准备。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积累,就有了让学生写出真话的基础。

  四、多样训练,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训练要从多种形式去进行。一是训练学生说。说话是写作的前提,能把话说通顺,说具体、说完整,对写作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如利用看图说话,说一说,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除语文教材中的方式外,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我在每天的语文课上,都安排一次5分钟的时间举行“灵感发布会”,轮流安排学生将自己每天看到的或听到的亲自经历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条新闻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既为同学们提供了作文材料,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二是训练学生想。习作离不开想象,学会进行想象是写好习作的一个关键所在。小学生正是异想天开的年龄,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了学生写作兴趣,发掘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因此在进行习作教学时,通过引导和讲解,朗读范文,去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将范文的描绘展现在眼前,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加到自己的习作当中,使文章内容看起来更加具体和生动。三是训练学生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读书话动,拓宽学生阅读渠道,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开拓学生视野。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书报时,把看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以便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学习句子的表达方法。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只要教师不断探索,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相信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规玉.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初探[J].才智.200812

  [2]余华彪.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N].黔西南日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