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 代 凤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优劣主要取决于这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果。教学是学生学的过程,并不是指教师教得如何认真如何辛苦的过程。一节课学生没全身心的参与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学科教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教师应把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教学之重;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探索、去创新、去主动探究。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处理好教学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树立好教师的自身形象。教师与学生相处要注重形象,威而不猛、亲而不腻,既严肃又有亲和力。在孩子的眼里,老师应该是整洁端庄又不失时尚的。善于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去阐明复杂枯燥的数学原理。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专业基础,最好有特殊技能。如果教师身怀绝技,有着娴熟的数学技巧,那么学生会心甘情愿地跟随老师学习数学知识。例如,这样一个数学教师,他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直接用手拿着粉笔转一个圈,就画出了一个堪称标准的圆形。对此,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小学课堂也是如此,只有教师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气质性格,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学生。坚持“主体、主线、主旨”教学思想,处理好课堂上教与学的合作关系。仔细研读《数学课程标准》,你可以发现“课标”的基本理念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核心的要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线、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为主旨。不妨说,这“三主”思想就是处理好教学关系的根本方针。任何情况下,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善于鼓励和激发他们斗志,帮助他们弥补数学学习的缺陷,让他们也能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采用适应时代风尚和学生认知特点相适应的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因地制宜,采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是一门依靠抽象逻辑思维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正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中,两者明显产生了矛盾。教师要善于采取措施调节矛盾,找到学生思维特点与知识呈现方式的切合点。将数学知识用多媒体的形式加以呈现,通过感觉器官协同作用,变抽象为形象,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感性直觉与对数学知识的抽象理解的衔接,加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圆的周长”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2πR的概念很不理解,这时可以用动画分别制作直径分别为10分米,6分米的两个圆,然后在圆上做上标记,并滚动一圈,得到两根直线,经测量,这两根直线均约为圆的直径的大约3.15倍,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了圆周率π这样一个概念,并得出了圆的周长跟圆的直径成正比的公理,由此熟练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数学课本上的难点,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能顺利地让学生理解掌握,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印象深刻,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出真知,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理论统治了人类几个世纪,而伽利略善于到生活中去实践真理,从比萨斜塔的实验中推翻了这一理论,可见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也必须在生活中去实践。日常的数学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只学习理论而忽视实践,必然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教育改革,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成为一个热点,教师要善于根据讲课内容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所学数学概念,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会四则运算之后,笔者设计了“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在超市里进行一次30元以内的独立购物,根据货品的单价和数量以及总额的限制,灵活地在购物活动中运用四则运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明白了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温故而知新,重视课后作业设计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在课上听懂的内容,教师在课后要设计相应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复习功课。同时,针对学生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别,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题目,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训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基础部分,即所有的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完成此部分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复习到任课教师提及的每个要点,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第二部分属于提高部分,即大部分的学生必须完成的题目,通过这些提高部分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能够结合之前所学,加上扩展的数学知识,达到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第三部分属于思考题,难度较大,供少数智商拔尖,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去学习,从而使学生重视数学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通过分层次作业,使得学生人人都能从作业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成功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素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2期
[2]陈修兵.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2011年06期
[3]代仲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N].黔南日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