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 袁 雪

【机构】 贵州省贞丰县龙场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深入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更新,高效课堂成了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改革已是教育的生命,而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要重视优化课堂教学,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填鸭式”教学。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的、开放的,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课堂。

  一、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活力课堂即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课堂。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每天要求认识十几个生字,确实很困难。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地识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呢?我们都知道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一提起故事,他们个个必翘首以待。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把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活泼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高兴的气氛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在教学《影子》一课中的生字“影”字时,先启发孩子们回忆《拔萝卜》的故事,老爷爷怎么拔萝卜的?是用“手”拔的(板书“扌”)。老爷爷一个人就拔出了萝卜吗?不,是在很多朋友的帮助下拔出来的(板书“友”)。他们一起拔呀拔,就把萝卜拔出来了,这一点就是萝卜(板书“丶”)。然后老师问:谁能编个故事记住“拔”字,学生立刻举手如林,而且编得活灵活现,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于是,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编故事学习“影”字,学生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京京的小朋友,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影子(三撇)。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识字,效果很好。除此之外,老师还一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运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等方法。尽管学生的识字方法还不成熟,有些甚至幼稚可笑,但他们自己动脑识记的过程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对汉字的再造想像过程,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

  民主课堂即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课堂。作为教师始终要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使各层面的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与老师互动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时间和评价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展示自己,认识自我。同时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愿意说出自己的疑惑,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愿意用自己的激情朗读表演。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一位教师先借助一体机把星罗棋布的村庄环绕着罗马古城、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交流看后的感想。学生很快入了情境,他们感慨地说:“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也一样,要想到达某个地方可以选择好多条路”。听着他们各抒己见,老师趁机激发他们说:“现在大家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愿望,让他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写了哪几件事、告诉大家什么哲理?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学习,标记、批注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解决生字词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汇报初读收获,介绍学习字理解词的方法。这样课堂充满激情,充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发挥同伴互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各层面学生充分参与的作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整个课堂洋溢着平等、民主、自由的良好气氛,教学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

  开放课堂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向社会生活延伸,学习形式开放,学习过程开放的课堂。在社会生活精彩纷呈的今天,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的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圆明园》的纪录片,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在课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四、构建学生自主的小学语文课堂

  高效地教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依靠学生自主性,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练习,去体验,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的对课本的体验感受所得去强加于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是引导人,而不是主导人。如教学课文《夕阳真美》时,就让学生带着“陶醉”的语气读、带着“神往”的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根本没读出“陶醉”、“神往”的语气。这就是教师以自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强拉硬拽,将自己的事先设计的教学成果强加给学生的典型例子。而真正关心学生感受,注意学生兴趣的教师就会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去体验,学生体验出的感情符合作者的原意,才是真正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就是那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着同样充满期待的学生。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除了做到让课堂充满活力、民主、开放,还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洁.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教研).201108

  [2]刘瑞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