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李学罡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岗坡小学



【正文】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新课改理念转变给老师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目前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点个人想法:

  一、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当前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很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较高的投入换来的是较低的教学效率。造成此种“高能低效”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第二:课堂活动任务设计要么简单要么不具操作性或科学性。第三:对学生活动的指令不清,个别学生无事可做,造成课堂时间浪费。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在课堂探究中,常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有时候,组内的个别学生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成了小组的主角,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只是一个旁观者。自主、合作、探究成了自由分散的活动,自主滑向了自流。教学的有效性和造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艺术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认为:

  1、趣味性

  活动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活动越丰富多彩,越能打开学生英语交际的空间。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学生由“听讲”变“活动”,是素质教育学习形式的一种根本变化。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的形式很多,例如说:在课堂中,我充分利用情景、体态和表情等教学艺术进行表演,尽力为学生提供和创造逼真的言语交际环境,把单一的语言形象地设计成丰富的交际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打电话、参加生日聚会、问路”等语言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分角色表演等,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又如在教jumprunturncarryliftmove等动词时,我让学生表演“跳、跑、转、担、举、搬”等动作来学习知识,并通过轮流表演、抢答表演等各种形式来巩固知识。这样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排除了教学干扰,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再例如,在教英语形容词happy(高兴),angry(生气),beautiful(美丽),ugly(丑陋)时,我们可以结合各种栩栩如生的画面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能很快记下单词的意思,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在教学中,我们一边讲解,一边画简笔画,并把关键词写在简笔画旁边,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添了课堂听说活动的情趣,使学生在课后稍加温习,便可牢记于心。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游戏、讲故事、绕口令等教学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高效、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让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2、艺术性

  人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暴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问一些“right”“Ok”等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每节课都有它的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难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只有把这些重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①面向全班,先问再叫。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否则一些学生就会觉得“反正与我不相干”,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并无实质性的差别。

  ②清晰明了,充分思考。发问时,语言要清楚明了。问题尽量一遍到位,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如学生不懂所提的问题,可用更明确简单的词句解释该问题。(也可以用中文适当解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或者回答不能一步到位,答得不够全面、深刻、正确,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而又巧妙地给予启迪、开导、点拨,帮助他们突破停滞,获得新的发展。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循循善诱,注重主体参与思考,以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而不是包办代替,提供现成的答案。例如,在教PEP BOOK 5 Unit 1 Part A Read and write部分内容时做的游戏:百变教师(Who is she/he?)教师呈现不同的教师的图片让学生任意抽取一张,结合所学句型:He is tall and thin. Hes young and cool. Whos he?教师在描述该教师的时候,语速尽量慢点,强调一些关键词,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可以在教师说特征的时候允许学生进行抢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③及时评价,反馈意见。讲授新课之后巩固的提问,就是反馈教学的一种途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满堂灌”,新课之后的检查提问是必要的,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再加工”。

  让学生通过地图,运用所学的句型,为学生搭建语言运用的舞台,将新、旧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既使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另外,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备课是否充分全面,教学中的评价是否及时中肯,教学手段的单一、多样性与否等,都能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课题。只要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英语课堂教学不会最好,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