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 甘忠俊

【机构】 贵州省六枝特区龙场乡新场坝小学

【摘要】创新思维是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的动力,而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因此,小学语文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是为我国提供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国家的保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作用;教育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以其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地位,成为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其包含了社会自然诸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学习语言和创造新语言的过程中,又融合了人类创造思维的智慧,其中蕴涵的创造力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启迪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只有把语言的工具性教学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语文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火花,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巧设疑问,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学设疑是语文教学中促进师生间互相交流展开思维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如何设疑关系到是否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设疑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设计出可以引发联想、想象的内容,抓住联想的线索点拨启迪,让学生的想象展翅飞翔,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教学《精彩的马戏》第四自然段时,我根据课文训练重点,让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羊走钢丝表演的很精彩?继而让学生运用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见解。此时学生思维的闸门已被打开,各抒己见。比如:一生答我从“稳稳当当”这个词体会到山羊的表演很精彩。因为“稳稳当当”是说山羊走钢丝的样子很稳,不歪不扭,一步一步都踩在钢丝上。另一生答我觉得像在平地上一样更能说明山羊表演得很精彩。因为它能叫人想象出山羊走钢丝很安全,要怎样走就怎样走。其他学生又分别从“细细地”“走过来走过去”等词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变以往的老师讲为学生讲,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一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直接感知吸收课文语言,领悟语言规律,自主独立思考不断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充分听取同学的见解,各取所需,达到互补。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求学生精思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在质疑中,往往闪烁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当学生读到月亮只留下一个红铜色的圆影子时,提出疑问,“老师,月亮不会发光,可为什么我们还能看到一个红铜色的圆影子?”也正是这样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了他们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促使着他们课后开始查找资料,找到了“大气层折射的太阳光落在月亮上,形成的红铜色”这一原因,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高层的质疑是对课文的超越,不唯书,不唯师,对课文的内容和形成,对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如《小蝌蚪找妈妈》课的教学,读了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这部分,有学生质疑:“老师,小蝌蚪找到的并不一定是自己的亲妈妈,因为池塘里不能只有一只青蛙。另外我还知道蟾蜍的孩子也叫蝌蚪,说不定这群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蟾蜍!”学生提出的新见解闪烁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正是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鞭策求异,激励创造性思维

  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善于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善于发现事实,现象与问题之间隐蔽的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因此,课堂中应鼓励鞭策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如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学生在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学生纷纷答到: 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此时一学生站起来答到:我学到了应先干完一件事再干另一件事,因为如果乌鸦回来就先喂孩子,再给狐狸就不会把辛辛苦苦找来的肉弄丢了!”这一学生思维不落俗套,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出了其独有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倡争议,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造力必能发展。

  四、启发想象,训练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使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狼和小羊》一文,最后当狼向小羊扑过去时,小羊怎么样了呢? 要求学生动笔写出来。学生心肠善良、不希望小羊被吃掉。有的说,当狼扑过去的时候,小羊咩咩地叫:“妈妈!妈妈!”埋伏在旁边的老羊用角一顶,把狼顶死了。有的说,当狼扑过去的时候,埋伏在旁边的猎人“啪”的一枪把狼打死了。有的说,小羊逃啊逃,到了陷阱旁边,让狼掉进了陷阱里。经过这样的启发,让学生放飞想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总之,教师应尽力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点燃学生智慧的。

  参考文献:

  [1]陈海旦;让语文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关于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张兰竹;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及培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3]周莉媚;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