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几点探索

【作者】 陈恩翠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第四中学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老问题。但又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行了新的课程标准以后,随之而来的学困生问题,又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笔者及其课题组采用调查法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采用实验法、信心教育、转化策略等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转化学困生,要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细致的、耐心的、经常性的转化教育。
【关键词】化学;学困生;转化对策
【正文】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伴随着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大潮,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来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质量的提高重点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从后进生的学习困难成因出发,主要从观念因素、意志、性格素质、认知因素等方面着手,进行思想教育、兴趣的培养、分层教学等。给后进生一个再造学习的机会。如何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使后进生同样得到全面提高,推进学科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渴求解决的一大难题。下面是本人在这方面的几点探索,与同行们一起讨论。

  一、 差生的分类

  化学学习中的差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暂时困难型 这类学生一般占差生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化学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2.能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占差生比例很小。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比较低。但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3.动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占总差生人数半数以上,他们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习惯、意志等明显低于第二类学生,因学习动力因素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的特征较明显。

  4.整体性困难型 这类差生人数比例也不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弱,抱负水平低,求知欲、意志和好胜心不强。因而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是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二、转化差生的措施

  由于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差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差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对暂时性困难的差生 这类差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其化学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即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类差生较多,因此,教师在课外应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赶上全班同学。如果错失时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上“欠帐”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困难继续加重。

  2.对能力不足型的差生 这类差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意志力较强,学习勤奋是他们的特点,教师对这类学生不能视为包袱,对他们要适当地做一些课外辅导补救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与技能障碍,其中包括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化学问题方面的障碍,以及通过补实验或设计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课外化学实验,让这类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并掌握化学习题解题技巧。对这类差生重点是通过个别辅导方式,使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通过这种辅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如及时补习好学习化学知识必备的数学知识,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听课时注意理解重点和难点。

  3.对动力不足型的差生 这类差生相对较多,几乎占差生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学习动力不足情况复杂,但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原因居首要位置。例如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学习条件较好,但意志力、毅力较差,追“星族”多,对成才无热情,因而学习上无动力,另外一类学生是由于社会经济变动原因造成离婚家庭越来越多,因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缺少正常家庭教育,家长多数对子女无大的希望,这也是形成学生动力差的原因之一。对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主要是充分与家长配合,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4.巧设“陷阱”,培养小助手

  学困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导致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更加恶化。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在课堂实验时假装需要助手,让学困生帮助他们完成课堂实验,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一份子,感受到全班同学和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动力。通过亲身体验,小助手们还会发现化学是如此的简单有趣,这样的经历同时也会增强他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兴趣和动力,有效地促进学困生向学优生奋进。

  5.开展小组活动,消灭“致困”氛围

  出于自卑,学困生喜欢和自己的同类——学困生在一起,这是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要消灭这种现象,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形式,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的将学困生和学优生、中等生分到一组,要求人人为小组争荣誉,做贡献。一人进步,大家获奖;一人受“罚”,大家同罚。这样就能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总之,以上所述的方法和对策是我们化学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现状所作的一些探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如认知因素,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智能障碍等等。新课标的实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但也带来了机遇,让我们抓住这一改革的机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教育新的春天的到来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学困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2]孟爱升.初三化学学困生转化刍议[J].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4)

  [3]丁玲.关注初中化学学困生,切实落实分层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