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吴仟福
【机构】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托里小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农村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营造如临其境的情景,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笔者结合自己在托里小学从事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营造氛围,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1.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多媒体教学最神奇的手段是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借助多媒体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通过大屏幕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从而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再如古诗《草》一课,“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四幅场景来完成教学。第一幅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理解“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同时,通过这幅画面,也知道了“荣”就是“茂盛”的意思。第二幅是秋季草原图,依旧是宽广博大的草原,小草在深秋的季节变黄了、枯萎了。看图后,教师提问:“诗中哪个字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小草特征?”学生理解了“枯”就是“枯黄”的意思。“野火烧不尽”,这些小草,怎么会烧不尽呢?播放第三幅场景:熊熊的烈火在无情地燃烧,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这时,教师提示“小草的根在哪里”。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大火无情地烧掉小草的叶,但它的根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并没有被野火烧死,仍旧在聚集着力量,等待春天的消息,所以说“野火烧不尽”。第四幅场景:春暖花开,小草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舒展着修长的身体,在春风中摇曳。学生由此了解了“春风吹又生”。这样,看多媒体展示与朗读结合,便使学生明白了小草的确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并初步知道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用来形容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至此突破了重点难点。当然,课堂效果也就远远超过了平常的教学。
2.可以还原课文情境
当前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难,即使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效果也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展现情景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或是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配以课文的重点内容或字词,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则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更加深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形式多样,有效培养写作能力
1.借助多种表现形式提高观察能力
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比如教学以动物命题的作文,可选取对形态,动作,睡眠等的描写画面,按照说明顺序,重新组合,并给学生显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从各种感觉去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了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
2.发挥多种表现功能提高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一篇习作中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精彩与否是声称好作品的关键。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句子。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例如给出几种动物,让学生作为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为此,笔者借助多媒体动画系统出示一幅众多小动物在草地上活动的动画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让学生同学自愿组成小组,小组内每一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做好以后戴在头上,然后启发学生想象:你们这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们做了些什么?然后让同学们演一演,演过之后再写下来就容易多了。
总而言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带来变革,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