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良好气氛

【作者】 刘希云

【机构】 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小学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宽松和谐
【正文】

      我们做教师的大都把课堂气氛作为授课质量的重要一环,因为课堂气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课堂气氛是由教师决定的,具体地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良好气氛呢?

  一、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把快乐带进课堂

  情感最具有感染力,教师不同情感的表现很容易波及学生,这是课堂气氛形式的重要途径。“把快乐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优势,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我们老师满腔热情,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保持亲切,和蔼的教学形象,相信老师带着微笑面对学生,学生绝不会哭丧着脸面对着老师,学生就是老师的最好的一面镜子。这点让我感触最深,上个学期我初次接触五年级的语文,为了让学生明白高段与低段的区别,感受学习的紧迫感,因而第一天我便板着面孔,极严肃地给他们上了一堂课,结果是整堂课一个个学生表情麻木,犹如放在教室的树桩。学生中没有一个举手回答提问,回答问题,整堂课死气沉沉,更无法从学生那里反馈出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而我本人更是身心疲惫,课后我向学生了解原因,他们都说怕答错了挨老师的批评,怕同学笑话。因此,之后的课堂,我一改往日的冷面孔,把快乐的心情带进了课堂,课堂上我用温和的语言,慈爱的眼神,鼓励他们,并适时地给以表扬,渐渐地学生胆大了,敢说、敢问、敢与老师讨论了。课堂气氛融洽了,教师教学也轻松了,所以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二、创设悬念是引发课堂气氛的重要措施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 教育部 2011年版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