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韦美芳

【机构】 广西宜州市实验小学



【正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创设有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善于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激发诱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让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进取精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快乐游戏引入教学,体验学习乐趣

  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观点。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就是学生通过动手做游戏的活动课教学。这种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根据儿童爱玩、爱动,注意力集中不持久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丢手巾、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抛沙包、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活动面广,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将游戏规则交给学生并让其熟悉,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个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按照牌上的实物点,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再继续多要一张牌,又要一张牌,只见他们已咧开嘴,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利的动作,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这样自主、自由、有乐趣的数学课堂,难怪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合作以纸牌为学具,在小方格本上进行口算练习,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这种变化,我只是把以前重复的、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作业设计成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样的教学是我们多少老师梦寐以求的啊!

  三、增强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与成人劳动一样,都有成就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和进步,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感到自己有进步,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当堂练习课,

  教师把全班学生喊到操场上排成两行整齐的队伍,从中选出13名学生来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个男生扮演老鹰,11名小一点的学生扮演小鸡,一个大点的女学生扮演母鸡在前面挡住老鹰。游戏开始了,只见扮演老鹰的那个学生左跳右跳,想找机会抓住小鸡。小鸡在母鸡的掩护下左躲右闪,由于他们求答案心切很快就被抓住了一只站到一边。教师要大家数一下还剩几只鸡,学生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只剩11只鸡了。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就领悟出原来大家都没有把老鹰除开,其实原来一共有12只鸡。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出来了13-1-1=11 ()通过这次简单的数学游戏教学,同学们领悟了一些题目不单单只看几个数字的意思,还含有另外一层意思的道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充分奖赏评价,增强学生自尊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方法。“赏识”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说话时的最大奥秘——承认差异;而“成功”则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走路时的最大奥秘——允许失败。赏识教育在新课程教学中有积极的作用。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是我们教学培养的目标,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关爱学生,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而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么有新意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太好了,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