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2+1”教学模式下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几点做法
【作者】 贺 婷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对“2+1”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认识和看法。【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原则;主体;方法
“2+1”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让我们所有老师不禁要再一次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一个深刻的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现在评价一节课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你给予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与方式上。老师课上得再精彩,也都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吸收。学生的学习是内因,老师的讲授是外因,真正决定结果的还是内因,也就是学生的学。“2+1”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当堂测试”无不突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怎样才能把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探究性学习落实到实处,真正实践“2+1“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自主学习,必须坚持有布置就有检查的原则
“自主学习”相对小学生而言一般指老师布置学生的预习,也是指课堂上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和练习。这是课堂上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的充分程度直接决定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与效率。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能有一个充分自觉的学习态度,但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却不那么容易。这还需要我们老师的督促,我觉得给学生一个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然后再根据这个目标进行及时的检查反馈是个传统而又非常有实效的办法。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会围绕生字、词,课文的朗读以及一些资料的搜集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有的放矢。如在学生在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我就给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找出你觉得这课中最容易的错的生词五个写下来;2、找出你觉得这课中最容易写容易写错的词语五个,写下来;3、读顺课文并把你在读的过程中发觉比较难读的句或段找出来,在旁边做上记号;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提两个有价值的问题;5、搜集关于居里夫人的资料。课堂上我就会围绕这几个目标展开交流讨论,一般是小组与个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并进行一定的评价。在交流第一个要求的时候,孩子把自己写的词语(并都加上了拼音)到展示台展示并做简单的讲解,并带领同学读一读,一般经过一两个同学的汇报,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就没什么问题了。在交流第五个目标的时候,学生有的介绍居里夫人的伟大成就,有的介绍了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还有的着重介绍了镭这种放射性元素。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的孩子对居里夫人就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比老师的介绍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觉得还需要补充,还可以作适当的补充说明……课文第一课时的大部分时间我都会花在检查上,检查只是一种手段,但我们可以通过它达到我们一节课的既定目标,在检查中指导,在指导中检查、落实。
还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在布置孩子自主学习前,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准备好相应的资料,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如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如上网等基本的技能等等。很多人在看了我的学习目标后,可能会笑,会笑我太天真、太理想化,会觉得我们的孩子肯定会草草了事,随便找找完成“公事”。我想,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目标的制定上的话,那么结果肯定是不尽人意的。如果我们能充分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与反馈的话,我相信结果绝非你所想象的那样。而且需要坚持!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生成要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简单说就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去尊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目前的不少课堂现象还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次要位置,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向了体现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精心演绎教师个人的“钻研所得”,而这种教学离学生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圈子里“学习”,而不清楚为什么学、和为什么要这么学。
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作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可我们有很多人的课堂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话“这班级的学生太差了!一连好几个问题都卡不上!”“这班级的学生真是太配合了!”“快选几个好生准备给我上课。”……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很多课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能不能围绕他的教学设计顺利的走下去。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我以为,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目前,在实际的公开课、研究课中,许多教师不敢“张口”,怕被戴上“牵着学生走”的帽子。其实,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具体的学生面前,你设计的问题往往会不适合学生,这时就要敢于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时,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扣住目标评价,要扣住学情分析,更要看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冲破条条框框,全身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提高实效。总之,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
三、合作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掌握方法.
合作为的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增强实效性。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我们的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普遍开花。可效果到底如何呢,说实话,真的让人不敢恭维。要想真正发挥小组的作用,我觉得小组开始的组建就很重要。每一组应该有多少人,有哪些人,怎么搭配,谁做组长?我认为这些都很重要。其次,我认为经常开展一些组与组之间的活动,从而增强他们内部的凝聚力这也不能轻视。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老师应该积极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合作,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下面是我的一点做法:
1、发现别人,互相学习。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2、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有效落实的主阵地在我们的课堂,也在我们老师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如:我们老师在生活中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还应该注意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太多的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
总之,“2+1“教学模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已成为贯穿有效课堂的一条主线,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从而促进课堂效益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