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梁冬玲

【机构】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正文】

  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具有创新理念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

  教师应克服对创新精神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认清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教师比较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传统的兴趣,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新观念的反应,创新意识是萌发创造思维的“导火索”。物理学作为新技术应用、新学科创立、新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始终屹立于科学前沿,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这正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相关内容,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和“意向”。

  例如:物理“序言”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起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从幼年起就对此产生了神秘感。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地诱导:从打雷闪电的形成,洗衣机、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儿童在游乐园坐过山车不会掉下来等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把学生思维意向引到蒸汽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应用,人造卫星上天等科学事例中,虽然学生对有些知识还听不懂,但却可以“萌发”创新意识。

  现行物理教材中,还有许多培养创新意识的材料:如:阅读园地、观察与实验、科学发展史等,都可渗透到物理教学中,成为萌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内容,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崇尚科学、大胆创造、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

  三、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有计划地由自己提出问题过渡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先激发学生生疑、质疑,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诱使学生开口说话。培养学生由提出孤立的单个问题而逐渐能提出系列化的问题,由提出比较简单表面化的问题到能提出比较复杂化深刻的问题。这期间,如果学生提出独到有新意的问题,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在探索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果。而要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改正错误。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学生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应组织调控学生进行讨论,相互启发,使思维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最容易出现“顿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提出新问题。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与身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想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愿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时代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职高物理教学应着眼于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