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过程性写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易 利

【机构】 贵州省盘县火铺镇中学



【正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写作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技能是一个循环反复、穿插进行的过程,它的形成需要长期积累和训练,。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在构思、写作、修改、再写、再修改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我把它分为四个阶段:

  一、写前准备阶段

  写前准备阶段作为写作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教师引入、学生讨论和编写提纲等。这一阶段主要有两步:

  1.热身活动。

  ①头脑风暴法。

  学生将所有与主题(topic)相关的观点和盘托出,不必考虑流露出的思想正误与否。如:教学环境保护写作课时,教师可通过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说说周围的生活环境问题。素材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内容也有了很多灵感和好的构思。

  ②“5W1H”提问法

  要求学生根据主题就whowhatwherewhenwhyhow 等进行提问。问题的大小详略视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如:作文 an exciting trip ,就可以围绕这么五个问题:Who did you go with What did you do there Where did you goWhen did leave Why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让学生把这些问题串在一起就是一篇短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不同的观点,这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③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引导他们分组参与讨论,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如在讨论subject时,其中有一位女同学说了这样一段话:I hope there are no physics classes in our school. Its too difficult for me to learn. I wish we have Home Economics. I like learning how to cook and sew. 在这样的场景中,学生参与积极,能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不仅说出了学校的课程情况,而且也在描述他们心中理想的课程设置。

  ④思维导图。

  让学生试着用思维导图列出作文的框架和要写的重点内容,这样,文章的大体脉络就基本清晰了。此时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迫不及待地想要动笔。

  2.阅读欣赏范文。

  先读后写,以读促写。组织一些带有鉴赏性的精读,深入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谋篇布局,写作手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运用范文的框架,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写作阶段

  写作阶段是学生独立完成表意的阶段,即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师最好结合课堂活动和具体的写作话题,当堂找出写作的切人点,列出提纲。另外,还要提醒学生需注意的问题,为其提供必要的语言素材。例如,为学生提供一些英文写作常见的表示启、承、转、合的习惯用语和套话。这样,在实施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信手拈来的成就感。

  三、修改阶段

  制定评分标准,并让学生熟知这个标准。

  1.自我纠错。

  在日常的课堂中,当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对初稿进行修改时,学生往往对草稿只是不经意地带过,很难发现文章中的问题,哪怕是很明显的语法问题。因此,让学生自我纠错,使学生成为这一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纠错的能力,培养乐于修改的习惯。

  2.生生互评。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确定的修改标准(与自我批改的标准相同)互相评分并做出说明,然后当面提出修改意见,说明修改的理由。 在这一阶段,学生首先应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内容上,如文章的开头、中心、结束语等。而至于语法、拼写、标点符号等问题则在后一步处理。回答以上问题之后,让学生为所阅文章写出书面评语,也可指出语法点的错误;然后进行讨论,相互问答并商定修改意见。教师可在各组之间进行巡视,只对提问的学生进行答疑或指导。小组讨论、学生互评属于同级反馈,同级反馈会正面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并乐于接受,增强了作文纠错的及时性。

  3.师生共评。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选择不同层次代表性的文章当堂点评,发挥点评的导向功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线索、主题表达、句子衔接、段落过渡等,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点评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出这篇短文“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词汇、句子或是一个观点。再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欠缺之处。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可以打开写作的情感关。标出精彩的词、句、思想的亮点等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

  四、编辑阶段

  编辑阶段是写作的最后整理和润色阶段,指学生在多次反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对文稿进行反复修改最终成稿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张贴优秀文章,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等方式表示对习作作者的鼓励和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借鉴。也可以选择每位学生最好的一句合成一篇范文供大家互相学习参考。

  总之,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学生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交互活动,提高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