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融民族游戏于日常教学之中
【作者】 赵晓英 李 萍
【机构】 甘肃省高台县东苑幼儿园
民族民间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泼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的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幼儿的喜爱。而且民族民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游戏中促进了幼儿感官、动作、语言、智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关注幼儿的发展就应该关注幼儿游戏,关注幼儿游戏,就应该关注民族民间游戏。但由于现代玩教具的普遍大量使用和其他种种原因,有相当多、相当好的民族民间游戏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已濒临失传的境地。所以,幼儿园应重视民族民间游戏的继承与创新,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民族民间游戏,促进民族民间游戏的开发和利用。
一、民族民间游戏的挖掘和整理
民族民间游戏历经数代人,种类繁多,玩法各异,但因为民族民间游戏大都在孩子们之间口口相传,有一些年代久远、几近消失。现在年轻教师儿童时代玩的也不是很多,而且教师记忆中的民族民间游戏有些已经模糊,所以有必要把民族民间游戏认真加以挖掘整理,作为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之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价值。
分类整理在搜集的民族民间游戏中,我们需要进行整理、分类。可以把游戏按照益智游戏类、语言游戏类、体育游戏类等进行简单分类,然后按照一个基本模式,整理每一种游戏,探寻每一种游戏规则、所需玩具材料、对幼儿能力的要求和适合的年龄段。选择游戏的种类不一样,玩法不一样,对孩子能力发展的要求就不一样。有些游戏适合3—6岁的孩子,有些游戏适合5—9岁的孩子,而有些游戏可能7、8岁以上的孩子才能玩。所以,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我们要筛选出适合幼儿园3——6岁年龄段幼儿特点的游戏。像木头人、丢手绢、跳绳、跳房子等游戏都非常适合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但像撞拐之类的游戏并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需要谨慎做出选择。还有一些游戏,带有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也需要舍弃。
二、对民族民间游戏进行改编
选择出来的民族民间游戏,有些可能已经很完善了,可以带领幼儿玩了,而更多的游戏可能需要改编,才适合幼儿,或者可以通过不断的改编,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和发展价值。改编民族民间游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㈠改变玩具和材料
民族民间游戏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玩具和材料,这些玩具一般都是自制的,现在很多人不会做了,比如抽陀螺,原来都是用木头做,低端镶嵌一个小钢珠,玩的时候用鞭子抽,转的时间越久越厉害,甚至可以抽得它飞起来又落下。现在这种木制陀螺很少见了,而且用鞭子抽也不安全,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市场上买的塑料陀螺,好看但不太好玩,不用自己努力,上弦就可以转。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陀螺,如可以利用牙签盒卡片、牙签和小中药盒、笔杆和光盘等制作简易陀螺,不用鞭子抽着玩,而是用手捻着玩。这些游戏的乐趣,不仅在玩的过程中要努力,手的动作要协调、要有力度,而且幼儿可以参与玩具的制作,如用牙签和卡片做陀螺,可以在卡片上涂画各种颜色,转动时卡片上的颜色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㈡改变场地布置
民族民间游戏一般对场地要求很低,很少有游戏需要特定的场地布置,比如跳绳、丢沙包、跳皮筋等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场地布置。但也有一些游戏需要场地,如跳房子,需要在场地上画出格子,那就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画出不同的格子,由易到难,逐步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㈢改变规则
民族民间游戏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则,所以很多带有一定的竞赛性。像打弹珠等游戏,赢了对方的玩具就可以归自己,这样很容易导致弱小的一方失去所有的玩具,失败者会降低游戏的信心,增加挫败感,感受不到游戏的乐趣,所以,如果在幼儿园玩这样的游戏,就应该改变游戏的规则,尽可能让游戏双方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不要有太多的挫折感。还有一些游戏,可能适合大一点的孩子,教师若要组织小一点的孩子玩,也要对游戏规则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如小班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根据小班的特点,在小鸡摔倒在地的时候,老鹰暂时被鸡妈妈抱住,不再追逐小鸡,这样调整了规则,幼儿就有时间调整队伍,适应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心情。
三、把民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要发挥民族民间游戏对幼儿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把游戏落实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有机会玩。在现阶段幼儿园课程如此繁多的情况下,如何把民族民间游戏融入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呢?
㈠把民族民间游戏安排在学期计划中
幼儿园可以通过一系列园本教研活动,探讨民族民间游戏与课程的融合、与其他游戏的融合,在学期计划和周计划中做出安排,并落实到一日活动计划中。每个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供条件,在户外活动时间和室内自由时间鼓励幼儿玩民族民间游戏。
㈡提供充足的条件,保证民族民间游戏的开展
除了时间上的保障,幼儿游戏还需要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的支持。首先,倡导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民族民间游戏,营造玩民族民间游戏的氛围。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幼儿学习民族民间游戏,另一方面教师同样可以感受和幼儿一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民族民间游戏的乐趣,真切体会民族民间游戏的特点。其次,为幼儿玩民族民间游戏提供相应的场地和玩具。
㈢创设专门区域,鼓励幼儿开展游戏
有一些民族民间游戏比较适合在室内开展,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教师可以考虑在室内创设一个相对固定的游戏区,鼓励幼儿开展民族民间游戏,比如,“挑小棍”、“翻绳”、“抓子”等。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游戏情况,不断调整区域设计和材料投放,使区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民族民间游戏展示活动或表演活动,一方面鼓励所有幼儿坚持锻炼,在幼儿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家长的参与,密切亲子关系和家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