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送别诗”浅析

【作者】 付 霞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

【摘要】古人送别多在晚上,古典文学中其例举不胜举。亦有在早上及白天者,但毕竟是少数。诗贵含蓄,对含蓄诗作的时间领会不可据泥。
【关键词】古典文学;送别时间;含蓄朦胧;辨析
【正文】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么,究竟在什么时间送别?刘学楷先生据诗中的一个“朝”字,指出沙其送别时间是在早上。①王树芳先生则说:“清晨一场春雨,……,这就为此次送别布置了一个极其清朗的环境。”②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也说:“春晨的细雨不但润湿了飞尘,而且洗涤了旅舍旁边蒙着一层灰尘的柳树……远行的人和送别的人就要在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种气氛中分手了。”③都认为送别是在清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古人送别多在傍晚,少在清晨和白天。如:

  汉代古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南朝永明体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落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送江兵曹檀主搏朱孝廉还上国》:“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

  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李颀《送刘昱》:“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钱空中书?”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青,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送严士元》:“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李益《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去独迟。”

  刘禹锡《送李庾先辈北选》:“离筵洛水侵杯色;征路阳关向晚尘。”

  韩  《送李少府入蜀》:“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

  《送冷朝阳还上元》:“落日澄江鸟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周贺《长安送人》:“临歧一分手,日暮一沽巾。”

  许浑(凌歌台送韦秀才》:“云起高台日未沉,数村残照半岩阴。”

  李郢《送刘谷):“落日千峰转迢递,知君望高城”。

  李频《湘中送友人》:“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韩珠(暮春铲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蓦云楼阁古今情。”

  宋代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林涧臾}:“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汪元量(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三首》:“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明代李攀龙《送子相归广陵》:“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清代王士祯《送张祀园待诏之广陵》:“茱萸湾上夕阳楼,梦里时时访旧游。”

  以上都是傍晚送别的著名例子,自然还可以举出很多。甚至词曲也不乏其例,如宋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即是明证。其后元王实甫受其影响,在著名的《西厢记》杂

  剧里,安排了“长亭送别”一折,时间也在傍晚。古人一般进食是两餐,大约早晨九至十点钟为一餐,叫“朝食”,下午三至四点钟为一餐,叫“哺食”。送别一般以“哺食”作为饯别筵席。席后行者告别,

  大约走二十来里找客栈住下。如(西厢记》张生别崔莺莺后走了二十里,住在草桥店,故这一本戏名叫“草桥店梦莺莺”。至于早晨送别也有,但比之于傍晚就少多了。著名的如:

  汉代古诗(良时不再至):“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西晋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阶阳侯作》:“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毓‘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xian)孤峰水上浮。”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至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行时间为什么说不一定是在早上呢?因为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不可太粘着。“渭城朝雨绝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只是渲染一种离情别绪的氛围。朝雨绝尘,天不留客,客人要走,自当送行。柳色青青,柳者,留也,摘柳枝送行,含依依难舍之意。并非表示马上离别。正如(西厢记》“长亭送别”崔莺莺唱:“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晓来”不是点明送

  行时间。那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只是劝酒时对行者的嘱咐,含不尽安慰体贴之意。具体时间不可拘泥,也许是“朝食”之时,也许是“哺食”之时,就在学人领会。因为诗人写诗,

  “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类似如汉乐府中(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

  君生别离。”未提别离时问。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个“望”字,显而易见是在白天,至于白天什么时候,则只可意会,何况在长安是望不见蜀川的五津的。又如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什么时候“见”?只可意会,不可执着。因此,《送元二使安西)的送别时间亦应作如是看。

  注释:

  ①(唐诗鉴赏词典),19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②(中国古代各体文学作品选讲)(上册),13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③(教师教学用书)(初中语文第三册),13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