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作者】 林福秀
【机构】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罗锦初中
【摘要】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既为学生自主地开展数学学习提供了可能,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数学阅读要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通过数学问题促进数学理解,灵活运用阅读模式掌握阅读技巧,发展数学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关键词】数学阅读;问题生成;阅读模式
《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从多年教学实践及调查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题意理解不当、数学语言表述紊乱以及语言间的转换等困难上,即数学阅读能力较差。因为数学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理解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既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又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养成数学阅读习惯始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另外,培养阅读习惯,还要注重课外阅读。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就是“主要阵地”。关于课外阅读的做法可以使用“四步阅读法”:一是提出阅读目标要求,制定阅读计划;二是写好阅读笔记,定期检查督促;三是传授阅读方法,推荐阅读书籍;四是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重在引导学生问题生成
已有的学生数学阅读主要是在教师的提示或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的阅读,有时数学阅读的任务仅局限在学生解答教师的若干问题,这样做有时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数学世界形成能力。这引起我们反思,数学阅读应侧重于阅读者自己生成问题。譬如定理阅读前可先想到问题:⑴定理的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⑵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有无其他的证明方法?⑶定理能否拓宽或引申?⑷定理的用途是什么?这些问题给学生阅读思考提供了思维的角度,但这样的问题在阅读时不能一直由教师提出来,反而有时让它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效果更好,因为这种“阅读前教师不作任何提示,不给任何问题”的阅读方式可以产生学生在阅读后“不同的学生生成不同的问题”的景象,它们显示出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理解的深度,是阅读者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阅读经验在对阅读材料重构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问题,它们为阅读创造提供了条件。认为数学阅读只是对数学概念形成过程、定理证明过程、例题解答过程的还原,这是一种狭隘的阅读观,数学阅读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重构,要融入学生个人的理解和感情。学贵于自得,学生数学阅读要从“教师问题+学生阅读”过渡到“学生阅读+教师问题”,最后到“学生阅读+学生问题”,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要从发展学生数学语言入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指出:“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成的最高境界。”数学阅读应是阅读者的数学语言实践活动和掌握数学语言知识、发展数学语言能力的全过程。随着人们对数学越来越重视,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数学语言理应得到相应的关注。作为一种特殊语言,数学语言具有无歧义、简洁、各学科通用的特点。数学阅读要从语言角度去理解数学:⑴数学阅读要注意数学语言的层次性。首先要掌握数学概念的实质、符号的本真和操作意义,其次要建立数学概念间、数学符号间、图形间及这三者间的联系,最后从数学学科知识发展的角度上来体会数学语言的层次性,同一数学概念随数学发展其表述的数学语言抽象程度也会变化;⑵数学阅读要重视数学语言的辨伪防错。要推敲语义、句法和语序,要防止盲目类推,阅读中要注意相同的符号可能有不同的本真意义;⑶数学阅读要加强数学语言的互译和读写的结合。数学语言的互译不仅包括文字、图形、符号之间的互译,而且还包括对同一数学对象(或数学问题)用同一种形式的数学语言从不同角度去表达,要打破从文字到图形再到符号这种固定的互译程序,要进行一定的说与写;⑷数学阅读要感悟数学语言的美感。数学语言其实并不枯燥乏味,它的发展也是人类对美的一种追求和创造过程,数学语言具有简洁美、含蓄美。
四、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应使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模式
华罗庚曾说过:“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做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重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对古代“由博返约”思想最好的诠释。初中生生数学阅读要有自己的阅读方法,一般的,我们的(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数学阅读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模式可以称为解释式阅读,即根据材料顺序全文阅读,通过逐字逐句地推敲来理解数学内容,这种阅读模式对数学内容能较好地“还原”,但阅读速度相对较慢;第二种模式可以称为主动式阅读,即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在教材的适当地方由教材的上文作出预知、猜想、估计,再通过阅读与教材中给出的结论相对照,加以修正然后再继续阅读而获取知识的阅读。它的优点是“不光是通过阅读获知”、“更加由阅读进行思考”;第三种模式可以称为立体式阅读,立体式阅读是指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内容的阅读,要求把阅读的材料作为一个多要素、多属性、多层次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把握。数学阅读不能拘泥于一种阅读模式,要根据阅读任务的要求、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难易程度、个人的阅读特点确定阅读方式方法,既要重视理解程度和阅读创新,又要讲究阅读记忆效果和阅读时效性。
五、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鉴于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不能盲目照搬文科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所以应加强研究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那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经过实践与探索,下面的“五步阅读法”值得参考:第一步,课前,编写阅读提纲;第二步,课堂,交流阅读体会;第三步,课后,推荐课外读物;第四步,反思,阅读反馈提高;第五步,总结,练习撰写阅读小论文。而关于一些具体的数学阅读技巧,下面几个方面必须加以注意:⑴引言阅读:要注意章节标题,要抓段落大意的理解;⑵概念阅读:要抓关键字、词、句的理解,要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⑶定理阅读:要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⑷公式阅读:要明白公式的推导过程,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⑸例题阅读:要分析解题的关键所在,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种手段、一种载体。数学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提高数学素质仅靠集体教学是不够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正因为如此,数学教学应把阅读数学教材作为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切入口,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将数学阅读引入课堂教学。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黄新生.谈阅读数学教科书的重要性[J].数学通报,2002,(3).
[3]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3).
[4]焦建玲等.数学阅读技能及其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