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作文教学
【作者】 刘 臣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水东乡通和沙坝希望小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下面是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从小训练 培养兴趣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二年级以识字为主,忽视作文的训练,到了中年级,突然让学生写几百字的命题作文,学生必然望而生畏,对写作失去兴趣与信心。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应该训练学生说话,写话能力,为作文教学打下基础。幼儿园,一年级以说话训练为主,一年级下学期应由说话向写话过渡,二年级是说写综合训练阶段。说写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指导看图说话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方法,由整体——部分——整体,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等多种方法,以总分总为例,先从整体入手,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到部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过程等六要素;再整体,连起来说事情。有的学生能用一句话概括,有的能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表述,我们都应适时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2、指导活动说话
指导说话前,先带领学生做游戏,动手操作,绘画等。活动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心情怎样?大家的表情如何?再让学生连起来表达,游戏或活动前,可提示学生认真观察,体会,效果会更好。
3、由说到写的训练
学生会说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深化。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也可用拼音代替,也可鼓励学生去查字典,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扩大了阅读量,又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只有在低年级点滴训练,克服写作畏难情绪,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才能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奠定基础。
二、观察发现 体验生活
多数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感觉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就生搬硬套,胡编乱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为此,我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为了写一种植物,我让学生自己种下种子,每天为它浇水、施肥、翻土等,观察它发芽,开花,结果的情况。学生写道“小苗偷偷地钻出地面,伸了伸懒腰”“它抽出枝条”“向日葵这个名字真是名副其实啊”。我组织学生去参观,去秋游,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美,发现美,捕捉美,体验美,丰富了写作素材,又改变了作文教学中“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
新课标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感受。重写实,写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体验,不能写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说迎合别人的话,甚至假话。只有让学生表达生活中的体验,才是真情实感的表露,这样的作文才有血有肉。只有生活的才是最美的,只有生活的才是最独特的,只有生活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生活的才是最感人的。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写作,去表达才是作文的根本。
三、挖掘教材 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是为了教学生如何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大多是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新颖、活泼的好文章,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是学生写作丰富的创作基础。发挥这些文章的优势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作文教学应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有了“写作方法”这盏指路灯,学生才能有法可依,有路可循。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脉搏,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仿写,领悟习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文章中的佳词佳句,我让学生分类整理成册,引导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学会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写作方法,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在课文教学中不断训练,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四、扩大阅读 丰富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纵观古今文人墨客无不博览群书,只有广博的阅历,才有脍炙人口的文章。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优秀诗文,读报纸,看新闻。为了激发和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课前组织学生3分钟训练。周一:名言警句,周二:优美诗文,周三:新闻评析,周四:美文佳段,周五:故事演讲。每周组织积累比赛,例如“古诗会”“故事大王”等。每月组织一次展示会,结合自己的积累谈体会,或利用自己积累形成习作。学生在阅读中拓宽了知识面,也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五、修改习作 提高能力
新课标提出:修改自己习作,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与他人主动交换修改,这也是在合作中不断提高的过程。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总之,作文能力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而需滴水穿石,积水成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