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播撒法制渗透的种子是社会稳定的奠基石
【作者】 夏 辉
【机构】 贵州省平坝县城关镇谢华小学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制体系,如果我们现在依然生活在没有法律保障的国度里,可以想象,社会治安将会是什么样?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正逐步健全完善,各行各业从事各种工作和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准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以法律作为支撑和维权的武器。
一、法制渗透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国家的繁荣与否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国家社会治安的稳定,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就来源于我们的教育,而我们最有效的法制教育时机就是从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我们形成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你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靠的是你的思想意识牵引,你要做违法犯罪的事也是靠你的意识牵引。我们要让学生有健康的思想、有良好的品德靠的是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的渗透,直接在我们的各学科的课堂中把法律法规渗透给中小学生,规范他们的法律意识观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长此以往,所有国民的法规意识增强了,社会也将长治久安,国家的建设自然会得到更和谐更繁荣的发展。
二、法制渗透的紧迫性
1、师资在法制渗透教育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学和思想传播的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在基础教育当中有多少人能获取专业的法制教育。
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在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开设有专门的法律知识课程,也没有在中小学配备专门的法律专业教师。只有在大学阶段的法律专业才开设有与法律相关的课程,法制教育起步较晚就意味着我们的法制教育与很多人失之交臂,在贫困地区,因家庭贫困、社会影响及个人想法等特殊因素导致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有部分学生辍学,无缘接受教育,更别说接受法制方面的教育。而有一部分学生即使考上了大学,但所选择的专业与法律无关,所以也得不到专业的法律法规教育。
三、案例分析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2004年在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最终变成为了杀人狂魔。另一个例子是发生在2010年的同样是震惊全国的大学生杀人案件,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警察抓捕。
1、只有把法制渗透到人心才能确保人的健康成长。
这两个案件都是发生在大学生身上,我们能说他们是不懂法的文盲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社会和教育机构深思的问题。不论是家庭、社会还是他个人成长的种种因素。我认为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他们意识形态还未塑造成型的未成年阶段,没有得到法律法规的教育,在他们的内心里没有法律意识,最终导致惨案发生。
2、心中有法,才不会触犯国家法律,酿成悲剧。
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是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的供他们上大学,他们不但没有回报父母,没有回报国家和社会,就触犯了法律,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导致发生了悲剧。如果在他们形成意识的小学阶段,在他们的每一门课程里教师都把相关的法律法规渗透给他们,从小给他们播撒法律的种子,让这棵种子不断的茁壮成长、定型,成长成为坚实的大树,试问会发生那样的悲剧吗?
四、案例分析
另外有几个案例是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我在互联网提供的《法制在线》、《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的节目视频里看了些关于未成年人强奸的事件,简直是触目惊心。有一个案例特别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
案例1:在某中学的男生宿舍内,有五名男生轮奸一名女同学,寝室里的其他同学在场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发生,不但没有制止,没有去告诉老师,居然还在旁边加油助威。这个案例反映了什么?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不可思议的违法犯罪行为。原因很简单,学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犯法,法制观念的淡薄直接跟我们的法制渗透教育有必然的关联。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长教育阶段,学校经常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请一些法律专业的老师来学校进行法律法规讲座,给学生的意识形态构筑安全的防火墙。试问这样的悲剧会发生吗?
五、开展法制渗透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犯罪
为什么大部份的打架,抢劫,强奸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未成年人?中学生的犯罪概率居高不下,这是值得我们社会、学校、家庭反思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校缺少专门的法制教育。如果我们在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在各种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六、法制渗透首先要渗透给老师
法律意识不光要渗透给学生,还必须先渗透给教师,我们的教师也要必须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连你自己都不懂法,你还渗透什么法律法规知识给学生?这段时期网络上最热闹的是“校长猥亵女学生”事件。几个地方的学校都发生了同类的事件,看来这并非偶然事件。只是以前没有人揭发而已。校长作为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连自己本身就在违法犯罪,又怎么会正确的给学生渗透法制观念呢?还(下转第37页)(上接第30页)有如果我们的学生知道了校长是在犯罪,懂得用法律知识作为武器保护自己,试问悲剧会发生吗?这几起校长猥亵女学生事件严重的损坏了教师的职业形象,严重的让我们的教育机构在群众当中丧失了公信力,让我们的学生家长如何去相信学校教育。所以说我们不只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给学生,首先要渗透给自己。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运用法律的武器时刻保护自己权益不受侵犯。
七、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开展法制渗透教育
利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展开法制渗透教育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发生在我身边学生身上的案例,我所教学的六年级一名女学生告诉我,她的妈妈让她小学毕业后就不让她上初中了,我问了是什么原因?她说她妈妈是怕她上中学后出事情。我听了之后除了感觉愤怒之外,感觉的是悲哀,中国的大多数人民群众不但缺乏知识,简直是目不识丁,我直接的在课堂上对全班的学生说:这位学生的母亲是想犯罪,她如果不让你读书就是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你们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享受国家赋予你们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你们的权利,包括你们的父母。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最后辨明是非,掌握法律知识,还利用这个机会我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义务教育法》普法教育和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八、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法制渗透教育效果较好
班会课是最好给学生开展法制渗透教育的课堂,因为老师往往会在班会课中跟学生总结、交流、布置、解决一些所发生的事件。例如吵架这类看似小的事件,往往会引发蝴蝶效应,导致成为大的恶性事件。我就经常利用这些小事件对学生们进行法制渗透,告诉他们这样的吵架、打架就触犯了《民事诉讼法》,如果不及时制止,导致发生了死亡事故就触犯了《刑法》。法律法规知识深入到了每个学生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九、播撒法制渗透的种子是社会稳定的奠基石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治安的稳定最终还是靠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让下一代人,让学生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普法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中小学各学科中真正学到法律法规知识,真正受益。让每一位学生做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使他们成为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为实现中国梦积聚正能量,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