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思想品德课导入的刍议

【作者】 周小兵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第五中学

【摘要】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始,它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愉快地走进课堂,完成学习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关键所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导入,来开启学生兴趣的闸门,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歌曲、漫画、游戏和故事等方法的应用来逐一阐述。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导入;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生动有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成功关键
【正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因激动人心的序幕,使人目不离屏;一本精彩的小说,因扣人心弦的序言,使人手不释卷;而一堂成功的课,因一个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的导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走进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作为整个教学起始环节的课堂导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才能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走进课堂,轻松完成学习?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思品学科导入的运用技巧,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一节成功的课是从精彩的导入开始的,它能否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若新课初始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学生大脑疲劳,易分散注意力,产生厌倦情绪,效果事倍功半,若用歌曲导入新课,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七年级讲授“结识新朋友”这部分内容时,先播放歌曲《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悠美、熟悉的歌声打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学生从歌声中回到童年天真烂漫的美好时光,及渴望结识朋友的强烈欲望;接着又播放歌曲《永远是朋友》并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千里难寻朋友?为什么对朋友要心诚相见?为什么结识新朋友不能忘记老朋友?……它们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二、漫画导入,增强直观,加深理解

  与文字相比,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往往能传达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尤其是漫画,利用漫画夸张的、诙谐的手法描写事物和生活中的现象,宣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讽刺现实生活丑、恶、邪,有趣、富有哲理的漫画,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增加记忆和理解,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与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但是,漫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运用过程要仔细深入,要针对教材的内容引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于是,平时我就注意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漫画,并有效地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这部分内容时,用到了《名副其实》漫画,第一幅是商家为了促销商品对顾客进行宣传“旅游鞋,买一送二”第二幅是“买双旅游鞋,送两根鞋带” ,学生看到漫画,立刻被它的妙趣横生画面所吸引,兴趣大增,两幅漫画以形象、直观特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针对漫画展开讨论:消费者享受的权利有哪些?在消费过程自己利益受到侵害,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学生在观察漫画并讨论问题中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游戏导入,生动有趣

  游戏活动具有形式生动、趣味性强等特点,将游戏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运用游戏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及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游戏活动中体会知识内涵,加深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如在“结识新朋友”内容时,我运用“心手相连”的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渴望结交新朋友的愿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游戏活动大小、时间长短,应根据教学要求而定,尤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失控”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准确把握课堂,适时的进行控制,防止偏离主题,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局面,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四、比喻手法导入,通俗易懂

  在教学实践中巧用贴切精辟的比喻,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而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知识;在活跃课堂气氛中,促使学生产生联想,进入一种心旷神怡的精神境界,并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这样,帮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时,我以“量体裁衣”为喻,帮助学生领会道理,我问学生:“刚生下的婴儿穿什么衣鞋?这种衣鞋你们早已穿过,现再让你们穿行吗?” (学生大笑)人长大了,原来的太小了,不适应你们的需要了,你们要穿全身合脚的衣鞋,几年前的衣服硬叫你穿在身上,你会感到不舒服,而且会影响你们的生长和健康;几年前的鞋硬叫你穿在脚上,会连路也不能走。所以,人穿衣鞋要随着人的生长而变化,要合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道理也是如此,形象的比喻,使他们领悟了深刻的道理。

  五、多媒体导入,激发好奇心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特点和较强的综合处理功能,文字、图像、图片、视频与音频等信息通过此方式传递,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声有色、图文结合的直观而又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而多媒体导入新课,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下转第38页)(上接第39页)习热情的同时,因具有动态效果的功能,将抽象深奥的知识形象、具体化,而丰富的内容与新颖的形式又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产生身心愉悦之感,激发好奇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如讲述“正确解释情绪”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所限,仅凭借教师的讲解与教材的文字与图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收集的图片、视频与文字资料等感性资料,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现了一个形象、直观的情景,使学生对“正确解释情绪”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时进入新课的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故事导入,明事理

  给学生讲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其效果是屡试不爽。如在讲礼貌待人时,就给学生讲述一故事:古代有个做生意的人,到苏州去迷了路,在三岔路口犹豫不决时,看见一位放牛的老人,就急忙跑过去问路:“老头儿,从这里到苏州去走哪条路?还有多少里”?老人说:“走中间那条路,到苏州大约还有六七千丈”。生意人奇怪地问:“哎,老头儿,你们这个地方怎么讲‘丈’不讲‘里’呢?”老人说:“这个地方一向是讲里(礼)的,自从来了不讲里(礼)的人 之后,就不再讲里了!”老头巧妙委婉的批评了做生意的人,富有哲理的故事使学生受到启迪,认识到对人要讲礼貌,说话要使用文明语言。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出了要学的内容——“礼貌待人”。

  总之,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方式外,还有问题导入、幽默语言导入、名言导入等,而教学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教师只要对导入重视、精心设计和灵活掌握,选择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并适时运用就是精彩的导入,切忌长期采用单调重复的导入,既使它很新颖独特也要舍弃。所以,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良好的导入是课堂艺术成功的一半,新颖独特导入,开启学生兴趣的闸门,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只要坚持做好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