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博客在历史新课改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田志慧
【机构】 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教育方式的多样、评价的过程性等,博客作为一种新的事物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老师、学生参与其中,笔者从新课程的要求、博客的特点、博客技术与历史专题的整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发展性学生评价方面做了简单分析。【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博客;历史教学
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正在以世人瞩目的成绩推向全国,此次新课程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新课程改革不仅仅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视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新课程改革中的“过程与方法”,它要求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较好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博客以其简单易操作,既能作为信息发布工具又能进行交流而日益受大欢迎。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于课程资源的需求多样化的加大,博客技术以其多样性、易操作、内容丰富、零成本、零技术必然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联系日益密切,并对新课程改革直接起到推动作用,有利于师生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博客技术的特点
“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教师可以用它作为本学科的知识库,在其中精选自己的课程资源,链接有益的教学网站,这样学生就可以集中的学习你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推荐的链接网站。
㈠简单易操作。申请博客跟申请邮箱过程基本相同,而书写博客只需会基本打字就行,不象建立个人网站还需要各种技术。
㈡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博客一般包括相册、视屏资料、友情链接、个人留言等板块。通过这些板块既可以实现交流,也为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相片、影音资料,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三、博客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博客所具有的一系列的特点,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在网络环境下,能够打破时间、空间、身份的限制,加入所喜欢话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实现卡尔·罗杰斯所倡导的意义学习。
㈠对模块专题式教学的推动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四个版本的历史书都是按照模块专题式编写教材,改变原有教材过于强调体系性,不利于学生的认知的特点。博客基本的功能是编写日志,有利于历史专题的开挖,个人日志主要是对教学过程中某一问题的集中探讨,教学的信息传播过程是一个互动的信息交流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通过日志抛出这个专题问题,学生通过对于老师日志及老师推荐的网站的阅读,有利于加深对专题的理解,利用博客留言和评价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互动交流,通过多篇日志的撰写形成博客内的专题,紧跟教学的进程。
㈡有利于培养历史问题探究的能力。历史教学过程,怎样能够引导学生实现对历史问题的探究,真正的让学生能够从多样性的材料中,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探讨历史问题,正如课标所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问题解决得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因为问题解决必然是学生的问题解决,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就谈不上问题的解决”博客留言的隐匿性为学生质疑提供了平台,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与老师去探讨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就要明确哪些问题值得探讨,能够引起探讨,比如人教版必修三模块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第一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之死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苏格拉底要积极的赴刑?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留言、老师提供各种网站的材料,展开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也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对这一专题的掌握情况,知道哪些问题是薄弱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㈢有利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或者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就历史课程而言,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呢个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合,它主要包括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资源。随着网络的发展,课程资源的信息量不断加大,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能够给师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历史资源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寻找呢?博客为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条件,专题性论述有利于师生共享资源,博克的友情链接,可以链接有效常用的网址,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新思考网、血铸中华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网及各种网上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博客既解决了网上信息浩如烟海,学生无所适从的难题,又能达到深化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㈣有利于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建构。博客的应用为学生发展性评价提供了另一个方式,即通过学生的留言,或者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发表的观点,做出评价。在博客当中,使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在博客留言或者评论中有所反映,通过学生的探讨,逐步地形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比起传统的学生记录成长方式,更加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素质,在留言或者评论过程中,可以运用声音、图像、视屏等多种手段去表达想法,从而较好的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态度,合作、交流,学习方法、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的过程等的评价”。
博客以其能够达到集简单易学、资源呈现、资源积累、交流互动、跨越时空等优势日益为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蓬勃发展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