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政治“探究式导入”教学策略的运用

【作者】 帅本威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交砚中心学校

【摘要】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在政治教学中,贯彻农村中学教学方式与策略改革课题研究,运用“探究式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探究式导入;创设情景;建构新知
【正文】

      政治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为贯彻农村中学教学方式与策略改革课题研究,我校政治教研组确定了“探究式导入”研究子课题,下面,笔者就初一政治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导入”教学策略的运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与全组教改成员共同反思、总结,为提高政治课堂实效提供有力保证。

  一、“探究式导入”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通过适当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情”导航,以“趣”引路,给学生以新、奇之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把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力四射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2、联系生活,引导新知构建

  “政治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让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并体会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让学生感觉“学政治是纯理论的东西,太枯燥了,学的是一点味道也没有”,要让学生感觉“政治是与他(她)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学习,可以使他(她)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怎么立足于这个世界”,这样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活动要把握住生活的源泉,因势利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建构新知奠定坚实基础。

  3、设置障碍,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应用设置障碍的方式,增加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深入浅出,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探究式导入”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

  1.合理自然。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始,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不能出现设计环节上的“断节”现象,设计应合理自然,符合学生的探究规律。

  2.准备充分。不仅是教师本身要认真备课,收集课堂教学的相关材料;而且也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能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3.情感融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与教材贴得更近,看得更清。

  三、“探究式导入”教学策略的组织形式

  1、时政导入

  教学中,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时政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巧妙地把时政引入课堂,设置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讨论,启迪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主动性。比如,恰逢“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我正要讲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在课前5分钟的时政演讲环节,学生提到了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我抓住机会将著名的“范跑跑”事件引入了课堂。“范跑跑”何许人?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语文教师范美忠。2008512日汶川大地震时,范正在教室里上课。面对地震带来的课桌晃动,他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范瞬间反应过来,是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成为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而他的学生当时根本都没反应过来。对此,范在论坛发表《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将他的行为公之于众,并表示:“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番震后“表白”掀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世人的谴责,他也因此被停职。在此,我抛出了问题:“范老师在地震中的表现如何?他的言行举止正确吗?为什么?”同学们兴致盎然,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范老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接着,我引出了党和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然后再次设问:“范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解答中认识“学校保护”,并通过新闻媒体的有关国家、社会各界为(下转第53页)(上接第54页)重建灾区、恢复教育的报道,拓展学生对“社会保护”的认识,以此顺利地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2、故事导入

  对于初一学生,故事导入形式也比较适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素材,采取“探究式”导入新课教学。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既可以启迪学生的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并易于接受与记忆。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第一框题《人生难免有挫折》,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一首MTV“刘德华——Everyone is No.1”(写给2008北京残奥会),音乐很美,学生听得很入神,也很快进入了课堂角色。随着音乐的结束让学生思考回答这首MTV描述的故事情节(主人公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他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开始的时候他表现如何?后来呢?),并发表各自的想法;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并进行总结反思。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辅以音乐的形式,加上明星的魅力,声情并茂,很好地导入了新课,并适时融入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及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等本课知识点的探究,课堂教学收效极佳。

  3、漫画导入

  因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实践证明,漫画导入用于政治课堂“探究式导入”教学,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当然,在政治课中运用探究方式进行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用以上三种方式外,还有其它多种方式,如设置悬念、flash动画、小品表演等。但是,不管我们使用何种方式,都要体现中学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贴近学生,容易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政治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政治课堂教学服务的,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是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前后呼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为解决问题而来,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出版社

  [3]《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