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作者】 陈加明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哪旁乡教育办公室
【摘要】正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和拓展性,其实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夯实双基,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愉悦情感又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呢?【关键词】 教学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养能力;教学方式;语文教学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极大的障碍就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应试背景下,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学活动的对象,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一点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得到有效改变。自主合作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合作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本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主要从为什么要展开小学语文合作教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的几点尝试以及对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成效的几点感悟四个方面开展论述。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出色的新课导入能够成功地使学生完成注意的转移和情绪的迁移,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意境之中。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像游戏导入、复习导入、音乐导入、成语导入、珍闻导入、谜语导入等。导入新课是一个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怎样运用,全靠教师灵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培养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学生潜能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如《画家和牧童》这一课中,当学生还沉浸在回答完画家的著名表现在他画技高超的兴奋之中时,笔者趁机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后回答画家的著名还表现在哪里?请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来回答。”话刚一说完,就有的在高声朗读,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互相讨论,还有的在边默读边思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这种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培养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和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根据体裁特点,唤起生活经验,发展学生思维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进而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教学《秋思》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秋”和“思”;再让每位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思故乡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就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找,评一评谁找的最准确。每一次找、说、评,学生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颗心”去感受,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秋天的?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秋天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秋天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说说,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秋天,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
四、扎实进行指导,加强有效训练,实现认识升华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这是《画家和牧童》教学中的一个言语训练片段:
师:这里有三句夸赞的话,请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个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师:这三个句子各有一个词语表示相同的意思,是哪三个词语呢?
生:夸赞、称赞、赞扬。
师:这三个近义词都是夸奖戴嵩画得好!你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三个词语来表达,用在课文里也不显得重复,可以令文章词语更丰富。你还有这样表示夸赞的词吗?
生:夸奖、赞美、赞叹、表扬。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用上这些词语夸夸戴嵩画得好!
生:……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抓住近义词的练习,从而掌握用语的丰富性。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有效地训练了言语应用技能。有效的语言文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要牢牢抓住,实实掌握,不能忽略和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向着有效、高效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李艳艳;生成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冯东俊;课堂教学进度合理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