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彝族聚居区初中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吴 熙
【机构】 四川省美姑县中学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是凉山州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带,又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9%,这里人们的主要的交流方式仍然是以彝语为主,人民的生活方式与内地相比,仍然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这样的环境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就不言而喻了,然而造成这一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这里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我校是美姑县的一所高完中,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的彝族山区农村家庭,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上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多,知识面广、难度大,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一蹶不振,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已成为了制约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过程,为了更好地探索彝族聚居区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语文成绩,我校语文组教师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也很荣幸的参与其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历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学好语文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作业习惯、课后复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整个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课前预习习惯。
结合我校语文课题组实施的《彝区七年级寄宿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浅谈一下自己在培养初中生语文预习习惯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 言传身教,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而教师要完成这个重大任务,自己就得继续不断养成这些良好习惯。”教师是学生们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自己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识和行动。学生通过你的言传身教逐渐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的言传身教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大多数初中生由于从小就没有养成来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他们开始是不会预习。那么,教师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几次预习指导课。在指导课上教师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预习,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二、 阅读课题,揣摩课题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课文内容,然后在读课文,用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就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孙权是谁?他为什么要劝学?他劝学的对象是谁?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们急于探究课文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 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距离很远,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难一起共鸣。我就让学生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想办法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不全的教师在作出补充,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朱自清先生和《背影》相关的资料,就能让学生们更好的体会朱自清先生和父亲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亲情。
四、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学生在完成前面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然后在读准字音,根据查字典弄懂词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五、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结合背景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以本文通过 (内容:人物、事件),反映 (社会现象、道理),表达作者 (思想感情)的模式进行概述,课堂上交流。
六、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阅读课文的时候,通过思考阅读发现其中一些问题。这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这一步做得好的话,可以让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更好。
七、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提问检查、小组交流、同桌互检等。在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教师并及时做好预习检查记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觉语文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下一次的语文预习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针对彝族聚居区初中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我相信只要我们从预习入手,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师生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彝族聚居区初中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