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作者】 张祝艳
【机构】 贵州省平坝县乐平中学
【摘要】我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就是通往知识海洋的舟筏。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好阅读,阅读好的知识,扩展他们知识面,引导他们进行全面的发展,以便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比如提问等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我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关键词】教学目标;存在问题;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的开设,是为了将国学的精髓一代代传承下去,小学、初中的语文重点在打基础,大多还停留在文本本身的学习。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要学习文本本身,还应当具备对文章的全面分析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而现在的学生最欠缺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做出如下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能盲目,语文学习亦如此。在系统的掌握阅读理解的学习方式之前,我们就应该先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应当明白的一点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多认识两个字,多读两篇文章而已。我们应当教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理清它的层次,梳理它的脉络,要使学生能够比较透彻的去理解文章的精髓,从而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要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的学习,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功利性的学习,为了应付中考而学。这一点,在语文这门学科上体现得可能更为直接,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这样的文字科目,其考试不过就是一种模式的机械重复,只要按照套路来,不会成为拉后腿的科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阅读这一块,更多的人选择套用模式,答案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人愿意利用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更别谈寻求一种愉快的方式来完成阅读理解的学习了。因此,大部分同学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语文成绩一直停留在中等水平这么一个尴尬的阶段,也成了在所难免的事了。
三、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诚然,我们当前的目标是中考,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的方式,在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去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了我们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就我个人认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式。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读和写。而其中,读是基础,其重要性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很多人也许是因为整天埋头做阅读理解很枯燥,才会很抗拒花时间去钻阅读。初中教育所奉行的题海战术让许多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每天机械的重复着同样的一件事,任何人都会感到乏味。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单单归咎于现行的教育制度,还应当从我们教育工作者本身找原因,我们的教学方式可能真的太过死板,因此,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是当下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原本枯燥的阅读变得比较生动,原本死板的教学变得灵活呢?
首先,我认为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是最为直接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在阅读理解的分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我们可以借助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到,阅读理解的学习其实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21世纪的文本是多元化文本,除了文字,我们还应该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说音乐、电影、图画等。
其次,就是多读。作为文字科目,没有多少捷径可走。读,可以使文字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进入学生的脑海。但是,读并不是盲目的读,它也讲究技巧。在做阅读的初期,应当引导学生先粗读,泛读,然后才是精读、细读。在精读、细读的基础上,学会对文章进行分析。可以先找一些文章,作为分析的范例,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然后,就要着手培养学生动手分析的的能力,纸上谈兵谁都会,关键还是要看实践操作的能力,文章的类型可以多样化,不能老是固定在一种文体上。
最后,就是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做好阅读理解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应当成为老师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虽然初中学习时间比较紧,闲暇时候比较少,但是,如果能够合理安排,每天应该还是可以挤出时间来阅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当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后,就会觉得其乐无穷。阅读的时候涉及面要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尽量去读,要让学生善于思考,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上,要善于去挖掘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东西,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应当让学生知道,阅读不但可以丰富视野,还可以使一个人变得耿介有内涵,可以修身养性。
四、教学效果
不论是对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还是对于教学方式的探索,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取得教学效果,否则,一切的研究探索都没有意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使他们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失分率降低,应该是呈现教学效果的比较直接方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他们的一种思维能力,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不仅仅停留在考试这个层面。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之后,我认为,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势在必行。我也希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再让阅读理解成为学生们的软肋,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在整体上得到提高。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应付高中考的工具,更是为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方法,不仅在现在有着重要意义,即便是在将来,也会体现出它的价值。我们所要的培养的绝对不是一群书呆子,而是一群有自己思想深度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康国志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的训练《吉林教育:综合》 2010 第10期
[2]张寿山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0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