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加强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体会
【作者】 李怀义
【机构】 云南省彝良县职业高中
加强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和从事未来工作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但是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各类型的实验教学中要多不同角度有计划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仅教师要明确它的重要性,而且也要让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意义,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创设物理实验环境,才能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化,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学生,培养出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一、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学生实验是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时进行的实验,它包括分组实验和边学边实验。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完成一定研究内容的活动,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渠道。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做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从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首先,可以增加学生分组实验的次数。许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除了开设课本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之外,很少进行其他实验,使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针对这种情况,物理教师应为学生增加一些分组实验。如在测固体、液体密度之后,教师可以就课本提到的“如何测蜡块密度”的实验再开设学生分组实验课,这既能验证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也能使学生多一次机会练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提高实验能力。又如在刚学习电路连接时,虽然按课本安排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但毕竟只时行一次连接实验,许多学生对电路连接还是很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电路图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连接实验,这对提高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也是很必要的。其次,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对一些操作较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演示的基础上再另外把它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如:阿米基德原理实验,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把这些实验安排为学生实验,既验证了物理规律,又练习了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另外,对于操作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如:压缩空气引火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安排更多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教师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创意实验,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实验。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一种水位报警器:当水位升到某一高度时,红灯亮,电铃响,他要用到的器材有:电磁继电器、电铃、小灯泡、金属块、电源、导线等,象这样的实验在家里很难做到,但一到实验室就非常容易实现了。
二、增加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在课本所介绍的课外实验之外,可以加外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实验,主要是从中学生好奇心理较强的特点出发,介绍一些现象有趣的课外实验。如增加课外实验“神奇的笔”:将碘化钾和淀粉混合在一起用水调和,再把一张白纸放在混合液浸湿后平铺在一金属板上,用导线将金属板与电池负极相连,再用一根导线将一支用粗铜丝制成的笔,连接在电池的负极上,当用笔在纸上写字时,纸上便能出现鲜明的蓝色字迹。类似这样有趣的实验学生都很乐意动手去实践。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把学生课外制作中较优秀的作品汇集起来举办“课外实验作品展览”,使学生通过观看展览,既比较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在观看展览中学生会考虑到这样一些问题:如小孔成像的作品,为什么别人的纸筒得到的像比自己的更清晰;为什么别人的纸锅直到水烧开了还不漏水也不着火;别人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沉浮自如……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使自己的动手制作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三、创新演示实验,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主要由教师操作的实验。它的作用是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实验能较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还能将教师的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的作风形象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深刻地感染,学到更多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多让学生当帮手或完全由学生动手操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多中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另外,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总会把其他学生常犯的操作错误也“演示”出来,教师及时给以指正,使全班同学都能得到相应提高,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如在演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的内容,然后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连接电路,开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在这位同学连接电路后,让其他同学指出他的连接过程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应该怎样改正。这个实验的连接包括了许多容易犯错误的操作,如:连接过程开关是否打开,电表的接线柱接法是否正确,电表的量程选择是否正确,滑动变阻器连接是否正确,滑动变阻器有没有先调到最大值处……通过其他同学对错误操作的指出和提出相应的改正方法,使全班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电学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实验的习惯,让学生自觉地利用一切可以实验的条件开展实验,长此以往,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会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