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 陆文舒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中学
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除了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更应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过了解中学生由于科目较多作业太多,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多数中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过中外名著,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贫乏,思想感情不够,学生对作文没有产生很浓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美角度去观察生活,激发想象,强化创新意识让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透露属于学生的审美情趣。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作文的关键,教师应该使学生感到作文不是过于沉着的事,是能够愉快的胜任,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适时勉励,享受成果。作文指导是一个综合工程,其要素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布局谋篇、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作文指导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而不是束缚。“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因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丰富其感性认识,是作文材料积累的首要环节。要注重写作环境气氛。例如八年级语文单元作文是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话题的作文。我请学生沉默了一会儿去回顾亲人中最另人感动的形象,观察题目一言一行。有的学生的眼泪不禁流了出来,我又请他们把为什么流泪的原因告诉大家,他们在诉说时有的泣不成声
活动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作文教学的成功,不但要重视“精讲精练”结合,而且需要在活动中得到升华。例如通过举办“写作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以成功者的身份站出来讲话,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作品”的机会。我将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把眼光放开,在社会上寻找热点、感触点、兴趣点,让学生自拟适合总结口味的题目。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写作方法、做人的道理等要密切联系写作。如:在讲《次北固山下》一文时,里面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它暗示着时光飞逝。当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日寸光匆匆,六年的小学生活弹指一挥间,进入了的初中生活也即将飞逝,面对匆匆的时光,你不想做点什么吗?”在我的启发下,有的同学写道,时光是这样匆匆,要立足现实,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脚踏实地地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如在讲《往事依依》一文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小时候那些事很有趣味,在当时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曾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小时候肯定也有很多趣事吧?把你小时候最有趣的,最能触动你心灵的那件事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好吗?”有一个同学读到:“小时候,我最有趣的一件事是玩弹球,那时候,因家庭贫困,买不起高档玩具,就买了几个弹球。那时候玩球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一次从下午放学开始玩,一直到了11点,别的孩子都被父母叫走了,自己还在那儿玩,最后被父母叫回去咒了一顿。那时,那些弹球起了名字,‘麻子球’给我印象最深,麻子球上 虽然斑斑驳驳,遍体鳞伤,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沧桑,但是很多漂亮球都打不败它,做人就要做像我麻子球一样的人。此文的事不但有趣,而且从趣事中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实在是难能可贵。
二、注重课外阅读,要抓住写作有利时机
要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实践活动。抓课外就要针对这两方面进行有利的启发、诱导,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鼓励同学们去图书拿书,手中都有资料,老师可以统一要求、具体指导,比如书中从第一篇《秋天的怀念》到第五篇《第一次挣钱》都是写关于“母爱”的文章。对此我是这样启发同学们写作的“同学们在星期天认认真真地读这几篇文章,读完后,观察一下你母亲一天的生活,截取你母亲一天的生活的一个镜头写一篇日记。星期一我打开同学们的一篇篇日记,感动得我几次都掉下眼泪。有的写道:“望着被妈妈磨平的搓板:我仿佛看到了妈妈那肿胀的双手,斑白的鬓角,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妈妈这全都是为了我阿!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读懂了你。在指导叶圣陶《几作小事》时,里面有“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要时时处处替别人着想”这样的句子。我首先让同学们反复地读,读懂意思后,联系自己的思想现实,写一下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写道:“我是家中的小皇帝,父母拿我简直是放在手中怕丢了,放在嘴里怕化了,事事顺着我,依着我,家庭以我为核心。自从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懂得了: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之外还有别人,要替别人着想,再说,我最终要走出父母的怀抱走向社会、步人激烈的.竞争行列,竞争是很残酷的,到那时是不会有人原谅我的,因此,我必须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三、结合实际、诱导启发 提高能力
这个大课堂是学生写作的最有力的时机,既可以写所见所闻,也可以写所感。只要恰当地把握这个有力时机进行启发、诱导,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作文课上教室里掌声四起,经久不息。于是我借机向学生布置了一篇写“我的老师”的文章。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师,一个多么难的角色,有学校布置的工作,整理资料,备课、批改学生作业,还有回答我们给你提出的难题。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了老师的辛苦。小时候,在我的眼中的老师是有权有势,没想到老师是这样的疲劳。”有的还写道:“老师你是两头燃烧的蜡烛,一头照亮了我们,一头照亮了你不满五岁的儿子。每当看到你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便更加埋头苦干了。”在这师生感情日益滑坡、师生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能看到学生写出这样情真意切,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真的感到了莫大的欣慰,真的感到汗水没有白流。10月I日放假4天,这是让同学们写作的最佳时机了。我改掉过去布置课本作业的习惯,只布置了两篇日记。当时正值秋收奥运会。我让同学们放假时一定要到田间劳动,一是要观察当时的丰收景象,二是要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在劳动之余,看一下电视中有关亚运会的新闻,感受一下获得金牌时,五星红旗升起时的激动、心情。同学们果然不负我望,写出了情文并茂的文章。有的写道:“看着六旬的爷爷蹲在地上艰难地向前移动着、眼睛盯着玉米手里不停地剥着,似乎在脑中从没有‘劳累’二字,看着他们的辛苦劳累,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学习,还有什么资格和别人攀比吃穿。”还有的写道:“看到父母收割粮食的辛苦、劳累,想到在学校里用馒头来扔人是多么不应该啊!这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它凝聚着父母多少心血和汗水啊!”还有的写道理:“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运动健儿们留下了滚烫泪水。他们没有辜负中国人民对他们的殷切希望,为祖国、为人民争得了荣誉。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日记中做人的道理、爱国情怀并非老师从教材中能教给他的,而是通过老师启发、诱导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的,用心去感悟,通过大胆尝试,我感到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