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与分析
【作者】 吴明蓉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许多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要理性地分析教学现状,转变观念,认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本质区别,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关键词】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实践探究
体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不断地被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所感悟,从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已成为大家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问题。我们将牢牢把握体育教学课程的正确方向,为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作出积极探索。
一、正确处理好育体和育心的关系
所谓育体,就是对幼儿进行身体培育。所谓育心,就是在幼儿体育中,结合不同的内容形式的体育实践,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
增强幼儿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是我国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因此一直比较受到重视。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八十年代以前,除意志品质与集体主义精神外,对其他心理素质考虑很少。八十年代后,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培养,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而也就给幼儿体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处理育体和育心关系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把育体和育心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应是有机的,而不附加的;是和谐的,而不是形式主义的。
(二)体育对人的心理影响具有两重性。因此,幼儿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通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的教育活动,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结合幼儿体育实践的具体内容方法和形式来进行,而不能游离于幼儿园体育实践之外。
二、要处理好增强幼儿体质和为幼儿终身体育打基础的关系
增进幼儿健康、增强幼儿体质是体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标志。但近十多年,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逐渐普及,广大体育工作者开始重视追求体育的长期效益,即要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培养幼儿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我们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更加强调幼儿体育的基础性,强调要“教会幼儿健体”,要为幼儿终身体育打基础。
三、要处理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存在着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因此有人认为“21世纪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将由教师主导型转化为幼儿的主体型”。我们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够科学的。因为在进行体育知识与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学识、技能、运动经验,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钻研与掌握,以及课前的准备等等,都要先于幼儿和儿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主导的作用,这是幼儿无法代替的,古今中外,任何课程的教学无一例外。虽然对不同学段的幼儿和在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其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然而,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主张两者的和谐结合,而且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即使是由幼儿自主进行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因此,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归根结蒂,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四、活动组织的开放性,激活幼儿玩的本能
让幼儿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活动室,整齐地操练一番,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经常见到的一幕。今天,我们能充分尊重幼儿,能以幼儿活动的常态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引子,以幼儿较喜欢的活动形式作为组织体育活动的剪影,每一个活动中,让幼儿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体育活动中不仅展现了教师组织活动时的形式开放,同时体现了教师组织活动的有意识,不仅展现了幼儿活泼好玩的开放个性,同时体现了幼儿锻炼身体过程中的无意识。
五、尊重幼儿,体现幼儿主体性
《纲要》指出只有充分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各类教学都开门见山,体育教学更是如此。
教师、幼儿是体育活动中的两个角色,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教师还是幼儿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中被称为“互动”现象,教师愉快的心境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孩子喜欢教师与他们一起参与练习,一起游戏,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做优美的动作,这样对幼儿的积极参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
六、教法、教态的灵活转变,吸引幼儿的注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这不如乐知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发展幼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师幼互动尤为重要,教师应以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角色活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愉快的心境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与孩子一起做优美的动作,对幼儿的积极参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在平等中,经济有效的开展活动;此外,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抑扬顿挫,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这时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教师往往略显优势。
总之,通过对体育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增强体质及适应能力重要作用的分析,认为学前教育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单纯的智力教育,而应当将其作为德育教育、智力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孩子适应将来的激烈竞争,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其中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体育教育应当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玉珠;关于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目标的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2]张晓红;广州市幼儿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与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3]冷小刚;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与安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王玉珠,方秋丽,孟宪菊;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幼儿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李莉莉;刍议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J];宿州师专学报;199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