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杜绝孩子不写作业

【作者】 闫桂英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十六小学



【正文】

      关于孩子不交作业这种情况,是每个老师都头疼的问题,而我所在的学校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都是农民工的孩子,每年每学期都有大量的外地学生插入班级。这些孩子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和市里的孩子是没法比的。给他们传授知识并让他们接受新知识很难。每天他们作业就够让人头疼的了,字在本子上胡画,作业无论你在课堂上讲多少遍作业格式,他们忍让保留自己以前的传统写法(那就是毫无章法)面对这些学生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有些学生不是不愿意写作业,而是根本就不能完成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他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应当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要略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在这里,我把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当比作一个桃,如果桃子挂得太高,任凭学生怎样用力跳也够不着。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如果大大超过了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作业就无法完成了。有的学生不是不愿意做,而是根本不会做。这是很现实的教学困惑。这个班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基础差,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学生多达十几人。通过询问交谈我发现,我班的某几位同学,连一段课文也读不下来,课文中的大部分字都不认识。这些同学,如果要求他们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凭他们怎样跳跃,那个挂在树上的“桃子”也是摘不下来的。作业在他们面前,真的成了“拦路虎”,他们看到作业,很难摸得着头脑,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冷漠甚至畏惧的心理。

  二、学生业已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有的老师对班级里基础极差的同学彻底放弃了,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很难,需要长期坚持,但是一个坏的学习习惯会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部分不爱学习的孩子,认为做作业是一件非常苦恼和烦躁的事情,不做作业那就是“一身轻”啊,他们过早地有了“享清福”的思想,甚至认为那些钻研课本和资料的同学很傻,以至冷言热语地笑话他们。这样的态度是很恶劣的,如果老师不进行有效地转化,发展下去将会越来越严重,更正过来也会越来越困难。

  三、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做作业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哪怕再困难和艰巨的任务,也能最终完成,往往在兴趣的驱动下,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倘若兴趣一旦失去,后果就截然相反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往往是因为课堂教学的呆板以及知识的枯燥而渐渐失去了。有一所小学,一位年轻的张教师到我校上语文优质课,课堂上语言生动流畅,不时还有幽默风趣的小插曲出现,课堂互动的气氛能够适时调动。更重要的是这位年轻教师还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课文的内容解析得通俗而深刻,博得学生一片欢呼。课下的时候,有老师问,张老师上课好不好你们喜欢不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和喜欢。其实学生们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他们本来的语文老师上课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的方法,缺乏新意,孩子学生兴趣渐渐就沉没了。做作业和上课是一样的,没了兴趣,态度也就偏了,作业在这些孩子心目中,已经不是巩固学习效果的方式了,而是一种负担,甚至是惩罚的手段。我班有两位同学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数学学习成绩还不错,作业也能按时按质完成。但它们对语文学科缺乏兴趣,感觉好些抄写和默写太机械化,没有数学动脑筋的题目来得有意思,每次做语文作业的时候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作业书写潦草,总是往后拖,每次让他们交作业就像地主催租子似的。而每次催促的时候,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不得以而为之的样子。

  四、家庭教育缺失,作业缺少监督

  我们班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家庭教育的重担也被转嫁到老师的身上。大部分学生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这些老人对孩子溺爱有加。但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都是文盲,隔代教育也不能有效地发挥效力。有些老人根本管不住孩子,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有没有家庭作业他们不闻不问,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他们更是听之任之。有的老人由于溺爱孩子,甚至鼓励孩子不写作业,他们常常暴露出这样一种很可怕的想法,农村里出去当老板的都是没有念多少书的,但他们照样能够挣大钱,岂不知如今时代不一样了,知识都是力量啊。

  以上都是结合实际,发现学生不写作业的一些原因。针对这些学生不写作业的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有关的策略进行总结。

  一、分层布置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

  由于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均衡,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因人而异,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想办法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1.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对班级里学生按照学习现状进行分层。虽然说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排名,但教师的心目中要有一个底数,这种不公之于众的摸底,是为了更好地转化后进生。对于学生学习现状的了解我主要是通过询问前任语文老师及自己实际教学得出的。对学生的分层也不需太多,23层即可。如大部分能跟上老师课的学生作为一层,不会朗读课文的作为一层,不会识字的另作一层。别人做的是习题,下一层同学只需会写生字,会用生字组词即可。别人要求背诵的课文,下层的同学只需熟读课文即可。

  2.分层布置不同作业。大部分同学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既定作业。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则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作业这个“桃”不可以挂的太高,太高的话,学生无论怎么努力跳跃还是摘不到,学生也就得不到练习,甚至失去了做作业的信心,作业布置了也是白搭。只有那些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完成的作业,才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跟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期制定作业目标。随着学生作业目标地一步步实现,要相应地提高其作业难度。要想摘到这个“桃”学生还是要付出一定努力的,随着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这些学生也逐渐能跟上班级里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了。

  一开始,我班有几位同学的基础很差,他们连课文里的很多字都不认识,“字词句段篇”中最简单的“字”这一关都过不了,其他的就别谈了。当然,做起作业来就十分困难。我就给这些同学每人配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小老师,小老师充满着荣誉感,帮助同学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小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开始会识字了,一篇课文也能完整地读下来了。在此基础上我逐步提高要求,由读通到熟读,再到段落性的背诵,再到简单的复述。随着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现在他们基本上能跟着其他同学一起完成难度不大的作业了。

  二、制作班级作业登记表

  每次布置作业都有不交作业现象,而每次查作业又要耽误大量的时间,于是我在班级制定了作业登记制度。每天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登记交作业的情况。哪一项作业全交了就在哪项下面打钩,没有交作业的同学组长就把它记在相对印的那项作业下面。这样我每天看这个作业登记本就知道不交作业的通学生有那些了,节省了时间,又可以把这些不交作业的学生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并利用自习课让他们把作业补上。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做作业当然不认真。对于这部分同学我的做法是。

  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认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较之学习成绩的好坏,我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进步。我班有位女同学,语文基础很差,生字不会读,作业不会写,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她在下面忙,自顾自地玩。老师和同学们都忽视她的存在,她自己也好像与整个班级格格不入。然而,事情总有转变的机会。有一次我发现在她的作文中有两句话是通顺的,当我在教室里将这两句话读给班上所有同学听的时候,她放下了手里的“活”,眼里射出了惊喜的光芒,同学们也送给她鼓励的掌声。不管怎样那堂课她听得很认真,没有在下面做小动作。此事过后,我做了三件事:首先,将她请到办公室,告诉她老师以后会经常找她回答问题,希望她在课下做好充分准备。其次,我将她的座位从教室的最后面调到了前面,原本她的个头就不高,这样其他同学没有意见,她自己也明白老师是很在乎她的。另外,我让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与她同位,做她的小老师。一次,课堂上的一项任务是读课后的生词,我发现她的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一看机会来了,就点名让她读,她很流利地读了下来。同学们也报以真诚的掌声,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原来她和自己的小老师在课下已经做好了准备,将课后的词语早就读熟了。读书也是一项作业,由此我看到了她的进步,后来我就延续着这样的方法引导着她。现在,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我也尽量多给她展示的机会。渐渐地,她的书面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加强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学生在家里做家庭作业往往缺乏监督,缺乏指导,有的家长对于不写家庭作业的孩子动轧粗暴批评,缺少方式方法,有的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我在实际教学中就碰到过这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措施是这样的。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我班A同学以前经常不写作业,老师问他什么原因,他总是找出各种借口搪塞。老师布置的没听见了,家庭作业本丢在家里了,作业忘了等等,一开始我对他是信任的,但时间长了我开始怀疑其中的原因。一次放学后,我决定跟着A同学做一次家访。到了他家才发现大门紧锁着,孩子拿出钥匙将门打开,然后让座,看到孩子这样懂事我的心里很高兴。见我在场,他开始拿出家庭作业静静地写了起来,碰到不会做的题目还会问我。孩子的家庭作业写完了,可孩子的家长还没有出现。我只好再等,不久有人哼着小曲进来了,来人正是A同学的奶奶。原来A同学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爷爷已经去世,他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家生活孤独,喜欢打打小麻将,这不打麻将才回来呢。平时,A同学回到家,家里没人,他把书包一放,便钻到房里看电视。一听到奶奶的脚步声,便关掉电视,拿起身边的书装模作样地读起来。奶奶一看孙子正认真地读书,就放心地做自己的事去了。通过这次家访,他才知道自己的孙子一直不写作业,老人也感到很惭愧,觉得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打那以后,每天放学老人都来接孩子,陪着孩子做家庭作业,有不懂的地方还会打电话来询问。现在,A同学的家庭作业大都能按时完成,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2.改变家长不正确的认识,教授其正确的教育方法。我班B同学经常不写家庭作业,孩子的家长每次见到我都会说:“老师,我家的孩子很调皮,在家里无论我们怎么说他也不听,你一定要对他严格要求,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殊不知“打骂”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会严重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了解到B同学的家长就是这样,孩子不写作业他就会“暴打”一通,然后拍拍屁股忙自己的事。孩子不会做的地方还是不会做,而且不敢问家长,渐渐地对做作业产生了畏难情绪。我与该家长做了良好的沟通,家长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后,该家长经常抽出空来陪孩子写作业,对于孩子不会做的题目,他也能耐着性子辅导。通过家长、孩子和老师三方面的努力,B同学的家庭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了。

  造成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原因在同一个学生的身上同时存在。对于这些不写作业的学生我们采用的对策也不是单一的,应该多管齐下。学生,其实就是我们老师面临的最具动态美的鲜活作业,我们要认真对待。充分了解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增进师生互信,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我们的孩子将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