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教学中传递语文教师的正能量
【作者】 杨明刚
【机构】 贵州省黔西县第四中学
【摘要】党的十八大再次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如何把课堂教学组织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传递正能量。【关键词】语文;教学;传递;正能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中学语文如何把教学组织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教师把自己的正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传递在教学过程中:
一、传道授业解惑
韩愈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放在了首位,可见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面对的是刚刚脱离童年期的初中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而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语文课堂可以用文章中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闪烁着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因此,在分析描写这些人物的作品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石。爱,犹如一块含在嘴里的奶糖,能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陶行知先生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成为“万世师表”的楷模。他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
语文教师为师有道,积蓄正能量,要做爱的使者。我们的任务是真诚地将我们爱心的雨露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心之春水流进每位学子的心田,让他们在爱的浸润中,学会爱屋及乌,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教师只有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每一位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孩子,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孩子时,孩子小小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三、源于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
蔡元培说:“我们教书并不像注水入瓶一样, 注满就算完事, 最主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在教学活动中, 切忌“填鸭式”的满堂灌, 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毫无兴趣的课堂只能是“讲者谆谆、听者藐藐”,即便教师自己吹得眉飞色舞,天花乱坠,讲台下也会昏昏欲睡。为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 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新颖性, 让学生有新鲜感, 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思维活跃, 思路广阔。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因素,可以在班级或整个学校举行课本剧、朗诵、演讲、手抄包、书法、征文比赛,还可以创办文学社等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使学生学以致用,更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不断加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不能驻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
四、用游戏调动学生兴趣
初中生还保存着孩子的天性,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语文,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习兴趣趋于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们教师都知道,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并且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并未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分析剧中各个人物的性格,让大家深入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选择班上几个有表演天赋的同学分别来扮演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小孩以及小孩的爸爸,其余同学扮演群众。经过精心筹备,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得惟妙惟肖,整堂课洋溢在喜悦的气氛中。同学们不仅学到表演的技巧,还极大地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通过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大幅度地增强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时期,我们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更应该在课改上花花心思,做做文章,做一名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激发教育为国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