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用爱心铺就学生的成长之路
【作者】 1、董方勇 2、董夏钰
【机构】 1、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2、长江大学文学院
身为人师已经好多年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用那颗博爱之心去热爱学生,让自己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因为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现代的教育该如何去做?教育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使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其中最有感触的是,认识教育中的学生的六种诠释:作为公民的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学生;作为教育目标的学生;作为发展中人的学生;作为有思想情感的学生;作为信息化领先者的学生。很全面,很到位。所以,对于老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教育中的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在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一、用心去爱学生
韩愈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到教师的职责。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是我们在熟悉不过的一句话了。是说,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能相信他教的课。我们都清楚,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就先喜欢这位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你,首先你得喜欢学生,从心底里,让学生感受到你对学生的爱,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心理上,从行动上真正尊重学生。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吗?
用爱心去关心学生,一切从爱出发,发扬高尚的师德,用包容的心怀,包容学生的缺点,特别是不要厌恶学生基础差,从心理上尊重学生,情感上接受,并包容这样的学生,从内心深处不要厌恶学生基础差,其实作为发展中的人的学生,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缺少发现它的眼睛,应从多角度来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让他在学校环境中更好、快乐的发展。其实高中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用心与他们交流,他会从情感上接受你,用实际的行动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或者一个微笑,都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在关爱着他们。特别对基础差的学生舍得感情投入,甚至要比基础好的学生多一份关爱。其实,他们很脆弱,一次次承受失败的打击,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兴趣自然越来越淡,甚至兴趣全无。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关心他们,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进取。
二、用温暖的语言关爱学生
语言的表达是一门艺术,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心灵的纽带,西谚讲:“能治愈百病的音乐是知心的话语。”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营养,充满爱的语言会结出“爱”的果实。?
在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已经十分忐忑,会担心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学生心中已经知道自己犯的错误,这时教师的语言要进行设计,做到言之后物,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言之有理。如果再对学生进行言辞犀利的批评,反而会适得其反,既不会安抚一颗不安的心,也不会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任何的帮助,那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疏导时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呢?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理,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语言必须干脆、有力,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其次,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同时是一种非常好教育手段。受到鼓励后的学生会持续其正确的行为。在恰当的时间讲合乎分寸的话语,让自己的语言中充满“磁性”,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果。马克吐温提到:“我听到一句赞美的话能高兴两个月。”这是千真万确的。让学生生活在教师充满爱的语言中,慢慢你会发现,有一天不是你找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学生向你寻求帮助。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吧!教师用亲切和友爱来与学生沟通,通过爱的暖流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这就是我国古代教育总结的经验“亲其师,信其道”。
三、用心与学生交流
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为这种交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的交流。这种交流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密集不断、信息量极大的动态系统。从师生交流的内容看,既有知识或理性的交流,又有情感或感受的交流,既有品德风范的交流,又有性格或个性的交流。师生就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交流交际之中,获得有效信息,协调自己的行为,使“教”与“学”达到统一的。
1、充分发挥学生交流主体的作用
师生间的互相交流虽然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但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这一交流的主体。因为学生既不是单纯接受,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同样有着交流的主观愿望与能动性,忽视这一点,交流就失去一方,也就不成为交流了。因此,作为握有交流主动权的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有多方面需要的有主观能动性的对象,以平等的身份和满腔的热情寄希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进行一种持久的和谐的师生交流。
2、充分开发互相交流的功能
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一种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交际。这种交流既可以对有限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以及构建相应、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生培养成有通才基础的专才,或有专才基础的通才。
3、充分突出师生交流的心理氛围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重要的适宜的信息交流活动。信息交流的有效度与师生双方的态度和情绪呈正比,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别是在现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知识的迅速增长,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做到教学相长。
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天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让我们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