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常规培养

【作者】 陈哪芩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羊场幼儿园

【摘要】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儿童期是习惯养成和培养其自律品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建立,无论是对于班级保教质量,还是对于幼儿自身的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常规;培养
【正文】

      一个良好的井然有序的班级活动秩序,会使幼儿感到轻松、快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保证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然而经常有教师感到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群孩子,不同的教师组织教学,教学效果相差甚大?如何抓好幼儿良好的常规教育?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好常规教育。

  一、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用爱心搭建常规培养的桥梁 

  作为幼儿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展示自己,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尊重幼儿的人格,与他们和睦相处,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因为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搞好幼儿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因此,教师进入课堂时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很自然的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的教育氛围。

  二、幼儿的主体性是常规教育的基础

  1.幼儿是制定常规的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要求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一日保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常规教育,将必须遵守的规则春风化雨般地让幼儿自觉地实践,积极地履行,实现自由和常规的协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常规教育不能依赖由“外”到“内”地强迫灌输与反复强化规则,不能让幼儿被动地接受规则,而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内生出规则,引导他们主动建构规则,通过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集体活动常规,并认真执行,把这种行为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依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在常规训练的初始,就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这样人人遵守规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常规培养更容易抓好。

  2.幼儿是常规执行的裁判

  激发幼儿内在的对于常规的认同和渴望,制造和遵守是常规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常规的贯彻落实中,肯定有不和谐的音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智慧地引导幼儿发挥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作用,让幼儿相互评判小朋友的行为,通过评判约束和规范幼儿集体行为,逐步养成自觉化遵守常规的习惯。

  3.幼儿是常规训练的主体

  充分的、多次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们的每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法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地相信幼儿,放手让幼儿亲自实践,切不可越俎代疱,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找到遵循常规的规律和方法,使他们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成长。

  三、激励教育是对幼儿常规培养的“催化剂”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一日常规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于父母的天使,他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他们在家中是何种状态和地位,是长得美的、丑的、可爱的、木纳的、聪明的、顽皮的,在班级中,所有孩子都是平等的,虽然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们要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日常行为,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获得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常规。例如:要准备上课,请小朋友坐下来并让幼儿更快的静下来,教师就可以轻轻敲着铃铛,同时说:“我表扬×××小朋友,她小脚并拢了,坐得很漂亮。”小朋友们就会很快的学着坐好了。为了激励小朋友积极发言,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这么说:“我听到×××小朋友发出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很喜欢。”小朋友听了,马上发出响亮的声音了。幼儿的激励方式很多,也很简单,只要用一个小粘贴,一句表扬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举起你的大拇指等等。通过多表扬鼓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就会慢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持之以恒,积极鼓励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持之以恒是通向常规培养的必经之路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或是坏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反复强化而习惯成自然的。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对事情记得快遗忘得快,教师在常规培养教育中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打持久战”要不厌其烦,反复强化。细节决定成败,幼儿的常规教育必须才宏观处着眼,从微观处着手,在一日保教活动中找准恰当的切入点,持之以恒地进行常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7月)

  [2]徐龙年《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陈鹤琴教育文集》.20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