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三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解救措施

【作者】 徐东升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九中学



【正文】

      一、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自身原因

  ①数学学困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没有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平时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学习习惯差,学习目的、意义不明确,怕困难,怕吃苦,不愿动脑筋。②学习方法呆板,不是理解问题的实质,而是盲目,无概括的机械识记,平时做作业时只会去模仿完成,不会去挖掘出它的内在联系,甚至抄作业欺骗老师家长和自己。③即使思维快,但学习态度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消极,不愿花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巩固。这样掌握知识不牢固,在以后学习中产生障碍,使学生困难重重,恶性循环,成绩明显下降。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他们学习上的进步。

  ()家庭原因

  ①问题家庭出问题学生,此话当然说的绝对,但也有一定道理。部分学困生确实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者长期于爷爷奶奶代管。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自卑、内向,不愿与人交流。②家庭教育简单粗暴。有些家长一看到数学不及格了,不是认真细致的分析原因,而是大声呵斥。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产生阴影了。也没有丝毫乐趣了。

  ()教师原因

  ①有些教师未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只管自己上课,没有及时反馈学困生的学习信息,忽略了这部分学生兴趣培养、方法指导、思维能力的训练。②没有设身处地为学困生考虑,放弃了对学困生特殊的帮助和辅导,而学困生大多神经过敏,他们往往会因为教师的无意冷落破罐子破摔,最后放弃学习数学。经常说,老师的关心能成就一个学生,但老师的轻视有可能荒废一个学生。③为了应付平行班级的竞争,应付期中期末考试,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消化能力和掌握情况拼命赶进度,结果部分学生对知识一知未解消化不良,由于数学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这部分学生有可能演化为学困生了。

  二、在初三复习阶段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做法

  ()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多数初三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对以后的学习生活目标不明确,所以学习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方向。①对于这种现状,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先让他们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目标去努力。②我设计了如下表格,要求学生按照复习的内容制定一个确切的目标并加以实施。初三复习阶段模拟考试比较多,每一次模拟考试之前也可以让数学学困生对模拟考试的数学成绩制定一个目标,考完之后再根据成绩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

  ()夯实基础,培养兴趣

  学困生除了差在目标的确定外,还有就是在数学基础上有太多的问题。教师利用在课堂上的时间多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他们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多给他们个别指导的机会,多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实现心与心的沟通。让学困生理解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更愿意与教师沟通,做到有问题可以与教师自由交流,使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另外学困生在学习中随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听不懂教师讲的课、不会做今天的作业或今天心情不好等,教师要随时给学生以帮助,从基础上给他们辅导,方法上给以指点,让他们在每天的学习中都有收获,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对问题多的学困生还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指导,清除学习中的障碍,培养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感受新知,善于把知识分成小块,以降低知识梯度和难度,并有意分散来让学生感受,减轻他们学习中的压力,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在学习中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以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走进学生心灵与学困生交朋友

  我们知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学生亲近老师了,喜欢老师了,老师的教学才有效果。教师经常发现,学生不喜欢一个老师时,那位老师的课都不会学好的。喜欢那位老师时,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学好那一科或维护好那科的课堂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与学生对立,有什么问题要通过一切有效(包括课外的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性,并配合教师的工作。如教师利用数学教学,渗透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以及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亲近老师,他们有话敢给教师讲,有问题敢与教师讨论和研讨,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进行因材施教。同时现在的学生学习上容易犯冷热毛病,教师随时掌握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做细致的教育工作,使他们的学习不受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本人的发展和教育,同时还要关注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让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当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很好的教育方法,也不是任何事都告知家长,家长这块“牌”不能随意出,出得好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出得不好会起反作用,还会降低教师的威性。教师在与家长交流中,对不良的教育方法要提出来商榷,倡导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如有个男生,他爸爸对他的教育主要是打和骂,妈妈的教育方法比较好,这时教师给家长提出建议,请他妈妈多多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让爸爸改掉对孩子打骂的不良教育方法,使孩子后来的学习感到轻松愉快。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困生的成因错综复杂且有反复性。但学困生的转化又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为我们转化的不仅是对学困生学业成绩的转化,更是对学困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对学困生充满热情和信心,即使到了初三复习阶段也不要放弃他们,那么学困生的转化定会日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