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作者】 胡云泽
【机构】 贵州省望谟县打易中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5、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三)情感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公约》
2、《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难点
作者伟大的抱负,博大的胸怀。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原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沁园春·雪》。
二、自学指导一
1、检查,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分(fèn) 娆(rǎo) 逊( xùn ) 数( shǔ ) 汗( hán )
2、解释词语。
惟余:只剩下。
竞折腰:竞相鞠躬、倾倒。
红装素裹: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风骚:1、〈书〉①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②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风骚2、 [fēngsāo]指妇女举止轻佻:卖弄~。
三、自学指导二,整体感知
⑴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⑵齐读一遍。
⑶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1、重点学习与训练:
⑴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⑵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⑶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⑷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③最后三句有什么含义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⑸齐读这首词。
2、梳理、总结、扩展: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词由写景开始,总──分──总结构。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当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学习这首词,能帮助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振兴中华热情。
五、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总写北国雪景
上阕写景——实写北国风光
——想象雪后美景
——承上启下,由景到人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历史人物——秦皇汉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赞颂当代英雄
——热爱祖国山河、歌颂革命人民
六、当堂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 )外妖娆( ) 稍逊( )风骚( ) 数( )风流人
(二)判断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夸张 E、借代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三)默写
1、望长城内外, 。
2、须晴日, , 。
七、布置作业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 ,“沁园春”是 ,“雪”是 。
2、沁园春·雪,上半阙先写眼前的
( ),再写( )。下半阙从( )引出( )。
3、本词上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写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写出了对历代帝王的看法。 贯穿本词的始终。
4、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八、课后反思
这是毛泽东的一首词,读来非常琅琅上口。学生特别喜欢朗读,并且读得很有韵味,背诵特别快。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理解有一定的难度。